端午节祭祀先祖,其实是后人赋予的内容。古人对端午,其实有种种说法,邯郸淳《曹娥碑》说是祭伍子胥:“五月五日,时迎伍君。”史载伍子胥尽忠于吴,后反被吴王夫差杀,抛尸于江,化为涛神。民间传说,伍子胥死于五月五日。《会稽典录》记,则为纪念曹娥;“女子曹娥,会稽上虞上。父能弦歌为巫。汉建武中,长沙区回忽见一士人自云三闾大夫。谓回日:闻君当见祭,甚善。常年为蛟龙所窃,今若有惠,当以楝叶塞其上,以绿丝缠之。此二物蛟龙所惮。回依其言。今五月五日作粽并带楝叶、五花丝,遗风也。”《异苑》因此说,“粽,屈原姐所作。”按《齐谐记》说法,因为怕祭屈原之米被蛟龙所窃,因此创造了粽子这种形色。因为蛟龙怕楝叶、绿丝。而李时珍《本草纲目》却说:“糉,俗作粽。古人以菰芦叶裹黍米煮成,尖角,如棕桐叶心之形,故曰粽,曰角黍。近世多用糯米矣。今俗,五月五日以为节物,相隗送,或言为祭屈原。作此投江,以饲蛟龙。”因李时珍此种说法,故闻一多有 “端午为持龙图腾崇拜民族的祭祖日”之说。
广东粽子是南方粽子的代表品种,个头较大,外形别致,状如锥形?品种很多,有蛋黄粽子、什锦粽子、烧鸭粽等独具南国风味,久负盛名。潮州的双拼粽,自成一派,一头用咸料,一头则用甜料,一粽两味,故称“双拼粽”。
海南粽子海南粽子呈方锥形,它外包芭蕉叶,糯米中有咸蛋黄、红烧鸡翅、叉烧肉、腊肉等,颇有风味。热粽剥开,先有芭蕉和糯米的清香,后有蛋、肉的浓香,色香形兼有,荤素味俱备,令人胃口大开。
汩罗粽子湖南汩罗传说是粽子发源地,以品种多、制作精巧、独具南方风味著称。如今,这里新开发几十种粽子,采用精美的真空塑料包装和罐头包装,无菌卫生耐贮,深受人们喜爱。
不吃裹蒸 白来肇庆
--------解 码 裹 蒸
为什么一个普通的肇庆裹蒸粽能够引发起人民长达数千年的食欲呢?肇庆是风景旅游城市,肇庆裹蒸采用纯手工裹制,其独特制作工艺被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人们常说:不吃裹蒸 白来肇庆。
粽叶:一般的粽子多用芒叶包裹,呈扭身四角形或长条形,而肇庆裹蒸则用本地特有的冬叶包裹、水草包扎,呈金字塔形。冬叶不仅清香,还能保鲜,降火的作用。
馅料:裹蒸是传统的民间食品,以前每家都用自己的秘方来调制,所以肇庆有“裹蒸世家,秘方无价”的说法。裹蒸主要以糯米、去壳绿豆、猪肉为原料。或配以咸蛋黄、冬菇、鸡鸭肉再加入适量的五香粉等配料制作而成。居住在肇庆的回民也有包裹蒸的习俗,他们则以牛肉作馅,称作“清真裹蒸”;佛教新教徒则以花生、白果、冬菇作馅料,称作“上素裹蒸”。
制作:裹蒸采用纯手工制作。制作器皿多为漏斗形竹木器具,传统则用顶大竹帽。将几张冬叶依次铺放在帽的中间,以10:6:4的比例先后放上糯米,绿豆和肥猪肉,依照冬叶包糯米,糯米包绿豆,绿豆包肥猪肉的顺序包裹,然后在顶端覆上一到两张冬叶,接着用水草或者席草捆扎。放在大甑或铁桶(锅)中用柴火猛火熬煮,边蒸煮边加入清水,直至糯米、绿豆、猪肉融化混为一体。一般要煮8至10个小时。
功效:裹蒸热食时清香扑鼻,入口松化爽滑甘香,肥而不腻,据说还具有补中益气、止夜尿和增加热能作用。
独特制作工艺被列入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不吃裹蒸 白来肇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