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粽子属主食而非辅食,所以吃了粽子就一定要减少米饭、馒头等主食的摄入量。“吃一餐粽子就足以让消化系统‘大动干戈’了,所以尽量别铆起来吃两餐,不然很容易让肠胃‘罢工’。”。
总结:虽然专家们建议美味的粽子不可多吃,但只要掌握好窍门,美味与健康其实可以兼得。
追溯粽子的起源,在我国已有近二千年的历史。至今中华民族仍保留端午节吃粽子的生活习俗。而端午吃粽子的习俗,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一种方式。为什么食物中的“粽子”会与屈原挂上钩呢?传说在春秋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抱石含恨投江,老百姓们得知此噩号之后,都纷纷划着渔船,操着竹竿,四处打捞。人们连续打捞了两天两夜,都不见诗人屈原的尸首。到了第三天,人们担心江里的大鱼会吃掉屈原的尸体,于是便纷纷把从家中带来的角黍(一种用竹筒或竹叶包装的食品)投入江中喂鱼,最后终于保住了屈原的尸体。此后人们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都以菰芦叶裹黍米,成尖角、如棕榈叶心之形,故日“粽”,又名“角黍”。到了宋代,人们习惯称的“粽子”,其名目就已经渐多了。例如,《武林旧事》里记载:当时宫廷里的蜜糖巧粽,极其精巧,形态各异,名品甚多,有角粽、锥粽、菱粽、筒粽、秤锤粽、九子粽等。到了明代弘治年间,开始用芦叶裹粽子,其粽馅也多起来了,有蜜糖、豆沙、猪肉、松仁、枣子、胡桃等等。到了清代乾隆年间,又出现了“火腿粽子”等。
肇庆裹蒸粽里也蕴涵着一则缠绵悱恻动人心弦的爱情传说故事——相传古时候,端州有一对青年男女,女的叫阿青,男的叫阿果,情深意笃。但阿青父母认为阿果只是一介书生,无财无势,不允许女儿和他相爱。为此,阿果立志发奋图强。这一年大考又到,他打点行李赶赴京城。清晨,阿青赶到,送上连夜用冬叶包裹的糯米绿豆饭团,叮嘱他一路珍重,勿忘双方情意。阿果高中状元,皇帝欲招为驸马,阿果不从。皇帝怒而囚之。阿果每日抚饭团而泣,公主奇之,阿果曰:糟糠尚不弃何况饭团乎?公主大受感动,遂放阿果归乡。阿果和阿青终成仙眷。后人发现用冬叶包着糯米、绿豆、猪肉等材料做成的饭团味道甘香可口,遂纷纷仿效,及至后来,更成了端州年关时家家必备之物。裹蒸者,“果青”也。本公司一直以诚待客、协商会友为宗旨,热诚欢迎国内外友人广泛合作,共同发展,皇中皇热 情欢迎您的光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