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拜指在特定的时候朝拜一些人物神明等的传统,具体的祭祀的目的主要是弭灾、求福、报谢。
引证解释:
祭祀礼拜。 范文澜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四章:“ 吐蕃 又迫令所有 唐 人改换服装,只许每岁元旦日用 唐 衣冠祭拜祖先,祭毕收藏。”越剧《二度梅》:“﹝ 彩环 ﹞命喜童掸扫一株老梅树,今朝还要来祭拜。”
祭拜的目的:
具体来讲,祭祀的目的主要是弭灾、求福、报谢。
一、用祭祀弭灾。弭灾即消灾。灾指狂风、暴雨、久旱、山崩地震、瘟疫等自然灾害和战争、盗贼、政变等人事灾害。遇有灾害发生,齐人常常进行祭祀,以达到除害之目的。《晏子春秋·内篇谏上》记载,齐景公时,齐国大旱,为祈求降雨,景公欲祭祀灵山和河伯,晏子谏之说,灵山以石为身,以草木为发,天久不雨,自身尚且难保,祭它又有何用?河伯以水为国,以鱼鳖为民,天久不雨,水涸鱼死,自己况且求雨不得,祭它又有何益?从而打消了景公祭祀山神和河神的念头。《晏子春秋·外篇上》也记载,齐国出现彗星,齐景公曾派祝官祭祀消灾。
二、用祭祀求福。求福的内容很广,如农业丰收、畜牧旺盛、渔猎多获、战争胜利、生儿育女、健康长寿等,其中最主要的是祈求丰收,古人称为祈年。《晏子春秋·内篇问上》记载,齐景公“意气衰,身病甚”,于是“欲具*漳牺牲,令祝宗荐之乎上帝宗庙”,经晏子劝谏,景公“祝宗用事,辞罪而不敢有所求也”。
三、用祭祀报谢。报谢把是为了报谢神灵的恩赐。不论弭灾还是求福,事过之后,农业已获丰收,战争已得到胜利,灾害已经停息,人们就要再一次祭祀神灵,献上把品,表示报答恩惠。《管子·八观》中曾说:“乡毋长游里毋士舍,时无会同,丧蒸不聚,禁罚不严,则齿长辑睦,毋自生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