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政策、资本、技术等各项供给侧要素有力支撑,我国新能源(8.700, -0.28, -3.12%)汽车产业规模、技术水平等不断取得新突破,已跻身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11月份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2.2万辆和11.9万辆,同比增长分别为70.1%和83%;2017年前11月累计产销分别为63.9万辆和60.9万辆,同比增长分别为49.7%和51.4%。
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8.3万辆,其中纯电动乘用车6.8万辆,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1.5万辆;新能源商用车的销量为3.6万辆,其中纯电动商用车3.4万辆,插电式混合动力商用车0.2万辆。2017年前11月新能源乘用车的累计销量为47.6万辆,新能源商用车的累计销量为13.3万辆。中汽协秘书长助理许海东预计,2018年的新能源汽车产销或达100万辆。
但在成绩取得的同时,发展之中的问题也比较突出,突出体现在核心技术的缺失。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曾指出,目前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仍主要依靠政策拉动,成熟且完全竞争的市场格局尚未形成。相比世界先进水平,我国新能源汽车整车品质仍有较大差距。另外,主要汽车集团在乘用车平台技术、发动机系统、动力电池系统集成等领域仍未完全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尚未形成完整工业体系和开发能力。
作为最早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代表性企业,江淮汽车(9.540, -0.13, -1.34%)集团董事长安进在近期一次演讲中指出,近年来中国品牌车企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和重视产品设计,以移动互联、新能源等为契机,已然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格局中“唱主角”。但中国品牌与外资品牌在品牌影响力上仍存在不小的差距。
而这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当其冲的就是品牌认可度不高、忠诚度较低,且主力市场仍集中于10万级别及以下的经济型市场,远未达到合资水平。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产品品质、核心技术、模式创新等方面存在差距。在业内分析人士看来,此次调查报告所显示的现象是阶段性的特征,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外资品牌产品少,且集中于高端产品,价格昂贵,这使得自主品牌掌握了先发优势,还并不能说明两者之间的差距已经完全消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