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恐怕是最有名的木屐了,相传这种木屐是由南北朝时期南朝文学家、永嘉太守谢灵运发明的,因此也叫'谢公屐',上山时御下前齿,下山时御下后齿,便于登山时保持身体平衡、节省体力。
骆崇骐:在中国古代鞋文化里面,称为屐的,不管它的鞋帮是什么材料的,只要它的底是由木材或者竹子做成的,它就称为屐。它的鞋帮可能是草编的,也可能是皮革的,也可能是丝绸的,也可能是布的,都称为屐。
俄罗斯极东部勘察达尔半岛冬天寒冷夏天则闵爽多雾,勘察达尔用鱼皮做成的皮靴在霜冻情况下穿,这种皮靴在饥荒时还可以煮食充饥。
对阿拉斯加的爱斯基摩人和西伯利亚极北地区的萨莫耶德部落的人来说,脚如不能保持干燥,将意味着死亡。为此,爱斯基摩人用二层草垫和鸟皮做的短袜。萨莫耶德人则用干草把脚包裹起来,接着是一层兔皮,然后是皮靴里了,再衬上更多的草料,才是皮靴的外皮。皮靴的出现促成了短袜的诞生,这种短袜的材料从幼犬皮到草编织物,什么都有。
皮靴与其他鞋子一样,其设计也随着制靴者和穿靴者的需要和可供利用的资源在变化。野兽也经常为制靴者提供灵感,当生活在北极圈以上的因纽特人注意到,北极熊皮即使在严寒的气候下也不会冻结时,他们就用巨熊皮和熊掌制作皮靴。生活在日本北海道的土著人曾用鹿皮做皮靴。而北美驯鹿和长胡须的海豹的皮革则成了阿拉斯加近海土著居民制冬用皮靴的材料。为了制作的防水皮靴,萨莫耶德人使用了海豹皮,把带手的一面翻在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