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镜就是古代用铜做的镜子,一般是含锡量较高的青铜铸造。铜镜,又称青铜镜。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周新国先生《武陵藏珍》记载:远古时期,人们以水照面,铜器发明以后,以铜盆盛水鉴形照影。《尚书》《国语》《庄子》等先秦著作中,提到过古人“鉴于水”。《说文·金部》释“鉴”为“盆”,因此可以说盛水的盆(鉴),就是最早的镜子。随着合金技术的出现,开始了使用铜和锡或银铅等制作铜镜的历史。铜镜一般制成圆形或方形,其背面铸铭文饰图案,并陪钮以穿系,正面则以铅锡磨砺光亮,可清晰照面。
* 产品名称:* 产品编号: 类别: 材质: 包装:
铜镜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生活日用品。在铜镜未出现前,人们最初用水映照,冶金术发明后,才有了铜镜。我国的铜镜源于新石器时代的齐家文化,经历了商、周、汉、唐、宋、元、明,直到清代晚期还在一些地方流行,这前后有3800年左右的时间。
古人以铜为镜,铜镜除可照容、端正衣冠外,铜镜光亮反射的特性,使古人视之为神物,明亮光洁的镜面可与日月同辉。
宋徽宗大概是中国最早的铜镜收藏家。历时战国、汉、唐的青铜镜辉煌了一千年,留存下来的铜镜杰作,史上极具艺术气质的皇帝宋微宗捷足先登。
北宋时期,朝野均极重视古文物,因而带动了编修古器物图谱的风潮。宋徽宗整理宫廷所藏古铜器,将112面汉唐铜镜一一收入《宣和博古图》,开铜镜入古器图谱的先河。
清代的康熙皇帝也非常喜欢古铜镜和欧洲进贡的新式水银玻璃镜。康熙时期,西洋传教士便以欧洲玻璃镜及镜盒作为进献的贵重礼物,深得皇帝的喜爱。
乾隆慧眼识宝,热衷于汉唐铜镜的收藏,因为当时几乎不见战国镜,只要民间发现铜镜精品悉数纳入宫中。乾隆皇帝依循《宣和博古图》的体例及概念,将宫中所藏汉代至明代铜镜收入《西清古鉴》《宁寿鉴古》《西清续鉴·甲编》及《西清续鉴·乙编》等,合称为“西清四鉴”的古铜器图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