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物流环境
为解决制约市区物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优化物流发展环境,改善道路货物运输经营秩序,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机制,将开展整治行动。
此次专项整治行动将重点整治未取得道路经营许可、无证从事道路货物运输及货运站(场)经营(货物集散服务、货运配载服务、货运代理服务和仓储理货服务);未取得公安车管部门核发的机动车架驶证、和运管部门核发的道路运输证、从业资格证以及使用失效、变造的车辆、从业人员证照、证件;货运车辆严重超载、超限从事道路货物运输;公共场所停车、装卸货;运输车辆不按规定维护和检测或维修质量检验经营者提供虚假车辆检验报告;从事倒卖货源,开具虚假运输票,逃漏税收;由于天气炎热因素特别查处运输,储存易燃易爆物品等危害道路经营交通安全和扰乱市场正常经营秩序的行为。
现代物流系统目标
1、服务第1目标(Service)
物流系统是社会流通的一个组成部分,联结着生产与再生产、生产与消费,带有很强的服务性。这种服务性主要表现在以用户为中心,做到无脱销、无货损等事故,费用便宜。物流系统采用送货、配送等方式,就是服务性的体现之一。
2、快速及时目标(Speed)
即物流服务应体现快速、及时的特点。从社会再生产理论看,整体社会的再生产循环,取决于每一环节的衔接,取决于每一供应商与用户的衔接。速度性要求把商品按用户地点时间迅速送到。。
3、节省空间目标(Space Saving)
物流过程作为“第三利润源泉”而言,这一利润的挖掘要依靠技术进步,管理合理来节约时间和空间。在物流领域中,除了通过快速、及时节约流通时间外,推行集约化方式,提高物流活动单位面积的空间利润率是主要手段。如建立自动化立体仓库,减少运输中心的空载率等。
4、规模适当目标(Scale Optimization)
以适当的物流规模作为系统的目标,与生产中追求规模效益既有一致也有区别。物流系统是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用户有成批需求,也有效批量多品种的需求,因此物流系统比生产系统的稳定性差。
5、库存控制目标(Stock Control)
在物流系统中,通过库存控制起到对生产企业和消费者需求的保障作用,也是宏观资源配置的重要一环,是提高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的重要问题。
在建立和运行物流系统时要综合考虑五大目标,不单考虑某个目标优化,而是考虑提高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效益。
物流管理的现代化表现
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即要实现以应用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管理技术装备上的现代化。在商流、物流、信息流方面,国际上已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于物资计划、采购、供应或销售的各个环节,以及文件编印、数据传输、市场信息联网、汇集与分析等,还拥有现代化仓库管理的电子控制系统,运输、装卸的电子调度指挥系统等。我国在这方面的差距还很大,物流机械设备性能落后,传递商情还靠手工操作。这种物流管理手段需要的硬件品种不全、软件开发滞后的局面,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改变过来。
管理人员的现代化
即要求提高物流管理人员素质,具备专业技术业务知识与能力。同时要求用人专长,不求全责备,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我国处于高技术创业之始,要十分重视在物流部门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因为专业技术人员是发展高技术产业的中坚力量,而建设现代化的物资流通产业,人才同样是最重要的因素。物流管理是边缘学科,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有关专业人才,物流部门都很需要。要提高物流部门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配备的比例,尽快改变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青黄不接、不适应事业发展的需求状况。为此,物流部门要鼓励职工热爱本职工作,自学成才,还要举办高级研修班,培训专业技术人员,跟上知识更新的步伐。总之,培养高水平的管理人才是跨世纪的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