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文房四宝的笔墨纸砚,被人们广为熟知,而刻铜文房却鲜有知晓。其中,集书画艺术与雕刻艺术于一身的铜墨盒享有“zui后的文玩”之称,在历史上曾经备受青睐。
铜墨盒盛行于清中晚期,清末震钧著《天咫偶闻》中记载:“墨盒盛行,端砚日贱。宋代旧玩,不逾十金,贾人亦绝不识。士夫案头,墨盒之外,石砚寥寥。”铜墨盒所受青睐的程度由此可见一斑。随着时代的发展,铜墨盒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但作为文房收藏的品类之一,铜墨盒仍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铜墨盒收藏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开始的,比其它大项收藏起步略晚一些。第一代墨盒藏家非常幸福,没有假货困扰,少有藏友竞争。他们主要把生活地域作为收藏地域,偶尔也会借出差等机会到外地买一些。
那时,大项收藏刚刚兴起,好藏项好藏品目不暇接,没有多少人关注铜墨盒收藏,这使得第一代藏家以绝佳的天然优势开始了原始积累。由于当时的墨盒多、价廉,藏友之间交流研究少,没有收藏理论指导,加上受其它藏项收藏思想的影响,追求数量多和品种全成为重要收藏理念。这种“普遍收藏”现象,渐渐形成了“普藏意识”,即:挖到筐里就是菜,见到什么收什么,不分普品与精品,只要喜欢就收,多多益善。
在普藏时代,第一代藏家既廉价收到了一些精品,也买回了大量普品。纵观这些藏家手中的铜墨盒,应该说良莠不齐,精品少、普品多,从早期出版的几本墨盒收藏类书上的图片就可看出端倪,其普藏时代烙印十分明显。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第二代藏家进入墨盒收藏圈。这代藏家以文化商人、公职人员、学者和白领等知识阶层为主体,对藏品的艺术品味要求极高,热衷追求精品,收藏起点较高,关心质量,不求数量。尤其是互联网进入千家万户后,网上墨盒资料倍增,信息交流迅捷,艺术探讨活跃,大家以盛世收藏网刻铜艺术论坛为平台,展开了空前繁荣的研究交流。通过网上开帖展示、鉴赏、讨论和交流藏品,广大藏友的精品意识如日俱增。2008年,水流云在版主的刻铜文房收藏专著《铁笔铜墨》问世,其深入浅出的理论指导、超高水准的藏品展示,成为刻铜文房收藏界确立精品意识的一面旗帜。
首先看外形。虽说铜墨盒被人们称为“铜皮铁骨”,一般情况下不容易被损坏,但盒盖部分的边缘材质比较薄,很容易损坏。目前市面上流传下来的铜墨盒大部分都已被使用过,墨汁残留在盒内令经过数十年的铜墨盒更容易被腐蚀,尤其是更容易脆弱的边缘,四角很容易开裂,因而藏友们在购买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墨盒盖边缘是否有损裂。
其次瞧工艺。想收藏精品铜墨盒,就得买出于名师之手的作品。名家的雕刻作品以工艺精湛著称,陈寅生、张樾臣、姚茫父都是刻铜大师,他们的作品价值相对一般作品要高得多。此外,使用特殊工艺制作、器形独特、由著名的书画家提供画稿、与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有关等因素也能提升刻铜墨盒的收藏价值。
zui后辨材质。铜墨盒的材料多为白铜和黄铜,一般来说,用白铜制作的铜墨盒光泽十分柔亮,摸在手中光滑细润,盒面上镌刻的文字和图案具有极强的表现力。铜墨盒越白越有收藏价值,但如果黄铜墨盒有极好的工艺,也值得收藏。另外,由白铜、黄铜、紫铜共同制造而成的铜墨盒被称为“三镶”,市面上较少见,收藏价值较高,如果遇到可以购入。
铜墨盒从材质上分为紫铜、白铜、黄铜、纯银、黄铜镀银等,也有将紫铜、黄铜、白铜集于一身的“三镶”工艺,其造型有圆形、扇形、方形、古琴形、书卷形等。当时,由于砚台不便于随身携带,铜墨盒便成为替代砚台的重要用具。文人出门时,将墨汁倒在墨盒中的海绵上,需要写字时用毛笔直接蘸取海绵上的墨汁,省去了研墨时间,简便快捷。随着时代的发展,钢笔等更为便捷的书写工具逐渐在日常生活中取代了毛笔,铜墨盒也就渐渐地淡出了历史舞台。
在铜墨盒盛行时期,不少文人雅士、艺术名家不仅喜欢使用铜墨盒,更参与到其创作中。如民国初期,齐白石、陈师曾、姚茫父、金城等书画名家,常赴北京琉璃厂,切磋书画技艺。在尽情挥洒艺术才华的同时,这些书画家还时常为书画店负责人提供刻铜墨盒的画稿。如画家金城与刻铜名手张寿丞就曾合作制盒,金城笔法工细的花鸟的画稿,经张寿丞功力精湛的刀法刻于盒面,诠释出别具一格的金石之味。北京画院相关出版资料显示,张寿丞也曾向齐白石索取画稿,可佐证刻铜文房创制与书画家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
如果说木工墨斗是由鲁班发明的,那么这不就是今天墨盒发展的雏形吗?但铜墨盒又出自于何时?从考古发掘资料看,南京明代吴祯墓葬发掘简报中指出(载于1986年第4期《文物》)在该墓室石壁龛出土一件铜墨盒,外加木盒,长10.2厘米,宽9.8厘米,高5厘米,并且盒中还残存吸过墨汁的干丝棉,可见铜墨盒至迟在明代就已出现,又根据《孟子》曰:“木匠不为拙工而改废墨。”屈原《离骚》也有“修绳而不陂”的记载,正式提出墨斗的,是宋代沈括《梦溪笔谈》云:“如绳木所墨斗也。”从这里可以说明,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孟子、屈原所处的年代,那时虽未出现墨盒,但墨盒的雏形――墨斗即已出现,说明墨盒的起源还是比较悠久的,恐怕只是到真正流行就比较晚了。
清震钧《咫尺偶闻》云:“墨盒盛行,端砚日贱,宋代旧坑,不逾十金,贾人也绝不识,士大夫案头,墨盒之外,砚台寥寥。”可见这时铜墨盒已成为当时文人雅士的时髦之物。同时为追求古玩的韵味,对铜墨盒的制作开始讲究,并着意在铜墨盒盖及四周,以书画设计和铜刻技巧,把刻铜作为一门艺术,一时刻铜墨盒的工艺盛行,水平也甚高,如“竹石图”“二乔赏花”“王羲之观鹅”“鸣春图”“前赤壁赋”“桃花源记”“兰亭序”等,应有尽有,各领风骚,真可谓百花齐放,不胜枚举。到清末民国初年,一些官僚士绅、文人学士之间,兴起一股赠送铜墨盒以增强友好之风气,不可一世。如清代四朝元老,以理财著称的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阎敬铭赠送亲友的墨盒上镌刻有阎氏书法,内嵌端石砚板,精致美观,温润如玉,堪称上乘之作。
至于刻铜艺术,清末民初已发展到顶峰,如刻铜高手陈寅生和张樾臣,他们二人所刻的山水人物和花鸟虫鱼,无不生动秀丽,独具匠心,一刀一划,干净利落,捉刀功夫如同使笔,行文洒脱、流畅,十分精致,其鬼斧神工,真是令人拍案叫绝。
公司运 用专业团队,博学多才的鉴定专家,强有力的合作伙伴,为广大藏家提供zui精细的一手资料为藏家提供zui真诚zui有效的收藏建议。同时整合传统媒体与新兴网络媒体资源的全角度宣传,打造线上线下全方位立体的宣传阵容,为海内外收藏家,艺术家搭建一个广阔的文化艺术品收藏交流交易平台,携手共赢中国文化市场的繁荣 。
自定义参数:您可以手动添加产品参数,最多可以添加5条。参数名和参数值的内容不能相同并且不能为空;参数名的输入内容不能为纯数字。
: 什么是参数名、参数值?
:删除
:删除
:删除
:删除
添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