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T车间如何规划?不看不知道,竟然如此有用!
与其在工厂开始投产后才发现有些区域事前没有规划好,需要重新进行调整,造成人力、财力和宝贵的生产时间的浪费。
因此,事前做好SMT工厂的布局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对于新建SMT工厂的企业,由于没有SMT工厂布局的经验,对需要注意的要素不是很清楚,如果在投产后才发现布局中的问题点,会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损失。
那么,在做SMT工厂的布局时,究竟要注意哪些事项,提前要做好哪些准备呢?下面就结合我们开展工作的实际案例,来和大家探讨一下这方面的问题。
客户的要求
1、对目前新搬入的生产线以及相关辅助工具、区域进行定位;
2、整个车间能够满足未来三条生产线的架设和生产要求,不需对规划区进行重新调整;
3、将每条生产线的起始位置尽量保持一致,使整个车间整齐有序地排列多条生产线。
课题分析
针对该客户的要求,我们首先分析了怎样进行生产线定位;而在定位生产线之前,我们考虑了以下几点:
1、SMT设备应避开立柱并与其保持一定的距离,该距离为设备装好物料后至少可以通过一辆送料车;
2、SMT设备外框需用斑马线进行划分,斑马线与设备的间距为设备装好物料后向外延伸50公分以上;
3、两条生产线间距为外框之间相隔1.2米以上;
4、线尾一般规划一个检查返修区域,质检人员可在线尾区域进行抽检。
根据以上考虑,每条生产线的长度至少应在13.6米以上(不考虑线尾维修区、抽检区和线头看板区的情况下),宽度应在2.7米以上(贴片机为两面上料)
5、把4.1V的电芯充电到4.2V会怎么样:会使电池容量提高,感觉很好用,待机时间增加,但会减短电池的使用寿命。比如原来500次,减少到300次。同样道理,把4.2V的电芯过充,也会减短寿命。锂离子电芯是很娇嫩的。
6、既然电池内有保护板,我们是否就可以放心了呢:不是,因为保护板的截止参数是4.35V(这还是好的,差的要4.4到4.5V),保护板是应付万一的,假如每次都过充,电池也会很快衰减的。
业4.0与智能制造
中国制造要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三大转变,推动中国到2025年基本实现工业化,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说到智能工厂,不可避免的要谈到德国的工业4.0。德国人提出工业4.0是私人定制的需要。以前的工业革命在实现大规模生产以后,就把人的个性化需求降低了,大规模制造出来的是基本一致的产品。私人定制或者是个性化的生产是人类消费多样性的基本需求。有人说工程机械很多也是定制化生产。但是工业4.0强调的定制化是廉价的定制化,而不是高成本。工业4.0的另一个愿景是尽可能减少人工,增加自动化含量。它的基础和手段就是CPS,要实现柔性的敏捷生产。
CPS-Cyber-Physical System。把人(移动终端,穿戴设备等)、机(生产线,生产设备,机器人等)、物(智能产品,智能滑橇,仓储系统,搬运设备,AGV/RGV,运输车辆等),通过工业云联网并自主控制,这些实体既与MES交互,又相互协同,是工业4.0的核心系统。
CPS是实现工业4.0的基础,要实现“廉价个性化”制造,制造系统就必须具有“充分”的柔性和敏捷性,能够适应定制化生产对计划、协同、物流等的要求。
CPS也是实现“少人化工厂”的技术平台,通过工业云联网,可以远程对设备进行配置、监控、排除异常等,设备可以自主控制、自主适应。
物联平台CPS用于连接生产线、设备和机器人等。OPC方式主要用于DCS/PLC联网,MDI(MES Device Interface)方式主要用于工控机联网,工控机也可使用OPC方式联网。 DNC方式主要用于数控机床、数控加工中心等数控设备联网。
如果设备已经组成系统且有中心数据库,可考虑使用“接口平台IPS”建立系统间接口。
不但与设备的“连接”是可配置的,而且CPS相关的“业务处理(如写库、自动控制等)”也是可配置的。
移动配置开发平台PAW,用于实现手持机、手机、PAD和穿戴设备等的应用开发,一个配置多平台运行。
对于工业4.0,我个人的观点是到现在为止没有看到新的革命新的IT技术出现,都是利用原有的技术。MES的厂商要帮助企业实现工业4.0,各种互联是没有任何技术问题的。比如通过PLC方式将机器人和设备联网,我们一般是通过OPC的接口规范。对于数控车床和数控中心,国内用的比较多的MDI。对于人的互联,手机、手持机和穿戴设备的互联,我们专门有移动的开发平台可以接入整个系统。
德国的工业4.0强调三个整合,一个是横向的供应链的整合,零部件的供应商和下游的销售商、维护商和服务商的整合。其次是纵向的整合,包括订单、排产、排程,直到装配和加工的整合。最后是设计的整合,含众包设计和客户设计。在工业4.0的文档里强调了MES的核心作用,从设计到装配和运行,MES自始至终都是核心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