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小张 电话:13648890524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云大西路39号创业大厦C栋3楼301室
1、面条的做法
“冬天的早上真不愿起床,总也睡不够似的。但是早饭还得吃,吃完了该干嘛干嘛去。
今天早上,老妈给煮的面,还放了两块猪大排。肉嫩嫩的,面香香的。我在旁边拍照片,吃完了这叫一暖和,真抵得上一件厚衣服了!
那句话咋说来着? “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我都这么大了,老妈还老把我当孩子呢,该喝水啦!吃个水果啦!早点睡觉啦……嘿,这唠叨声我倒是不烦,想想我老了之后,是不是也要这样呢?
面条是面条机提前压好的,省得再揉面做手擀面了。老妈睡觉少,但咱也不能可劲儿地折腾老人家吧、
猪排热汤面的做法步骤
猪大排准备好
-
2
倒少许酱油腌10分钟 -
3
鲜嫩芹菜叶清洗干净 -
4
面条准备好 -
5
平底煎锅中倒少许橄榄油,与此同时另一锅坐开水准备煮面 -
6
将猪大排码放在锅中,中小火慢 -
7
翻面煎 -
8
将腌肉的酱油汁倒入锅中,让猪大排充分入味,小火,可以锁住肉汁,保持鲜美 -
9
另一锅水开后,将面条煮熟 -
10
煮熟的面条捞入碗中,想喝浓稠的就用原汤,想喝清爽点的就倒热水,将猪排夹入碗中,再倒点酱油 -
11
芹菜叶撒在汤上,研磨少许黑胡椒在猪排上,再淋少许榄蒂橄榄油
- 2、米线的做法
介绍
"过桥米线"是云南滇南地区特有的食品,已有百多年历史,五十多年前传至昆明。过桥米线由四部分组成:一是汤料覆盖有一层滚油;二是佐料,有油辣子、味精、胡椒、盐;三是主料,有生的猪里脊肉片、鸡脯肉片、片,以及用水过五成熟的片、肚头片、水发鱿鱼片;辅料有来过的豌豆尖、韭菜,以及芫荽、葱丝、草芽丝、姜丝、玉兰片、氽过的豆腐皮;四是主食,即用水略烫过的米线。鹅油封面,汤汁滚烫,但不冒热气。
分类云南米线可分两大类,一类是大米经过后磨粉制成的,俗称"" 工艺复杂,生产周期长。特点:米线筋骨好,有大米的清香味,是传统的制作方法。另一类是大米磨粉后直接放到机器中挤压成型,靠摩擦的热度使大米糊化成型,称为"干浆米线"。干浆米线晒干后即为"干米线",方便携带和贮藏。食用时,再蒸煮涨发。
起源传说一
过桥米线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相传,清朝时滇南蒙自市城外有一湖心小岛,一个秀才到岛上读书,秀 才贤慧勤劳的娘子常常弄了他爱吃的米线送去给他当饭,但等出门到了岛上时,米线已不热了。后来一次偶然送鸡汤的时候,秀才娘子发现鸡汤上覆盖着厚厚的那层鸡油有如锅盖一样,可以让汤保持温度,如果把佐料和米线等吃时再放,还能更加爽口。于是她先把肥鸡、筒子骨等熟好清汤,上覆厚厚鸡油;米线在家烫好,而不少配料切得薄薄的到岛上后用滚油烫熟,之后加入米线,鲜香滑爽。此法一经传开,人们纷纷仿效,因为到岛上要过一座桥,也为纪念这位贤妻,后世就把它叫做"过桥米线"。
传说二还有一种说法是:传说蒙自城的南湖旧时风景优美,常有文墨客攻书读诗于此。有位杨秀才,经常去湖心亭内攻读,其妻每饭菜送往该处。秀才读书刻苦,往往学而忘食,以至常食冷饭凉菜,身体日渐不支。其妻焦虑心疼,思付之余把家中母鸡杀了,用砂锅炖熟,给他送去。待她再去收碗筷时,看见送去的食物,丈夫仍如痴如呆在一旁看书。只好将饭菜取回重热,当她拿砂锅时却发现还烫乎乎的,揭开盖子,原来汤表面覆盖着一层鸡油、加之陶土器皿传热不佳,把热量封存在汤内。以后其妻就用此法保温,另将一些米线、蔬菜、肉片放在热鸡汤中烫熟,趁热给丈夫食用。后来不少都效仿她的这种创新烹制,烹调出来的米线确实鲜美可口,由于杨秀才从家到湖心亭要经过一座小桥,大家就把这种吃法称之"过桥米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