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历来备受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作为一种润物无声的有效教育手段和维系院校团体的一种精神力量,在大力倡导共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校园文化在共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更能彰显出其独特的魅力。语文不仅是全人类最重要的交流交际工具,而且是全人类文化重要的文化载体和精神表现,文化要想更好的传承、发展和不断创新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语文。
一、校园文化的含义
校园文化具有广义和狭义两层含义。广义的校园文化是指院校生活存在方式的总和。它的主要对象是校园里的学生、教师和教育管理者,使在物质财富、精神产品的氛围以及活动方式上具有一定的独特性的文化类型。包括物质文化(校园营造、文化设施等)、智能文化(学术水平、科研成果、学科设置等)、精神文化(价值体系、教育观念、精神氛围等)、规范文化(院校制度、校风校纪、道德规范等)。狭义的校园文化是指由院校或学生组织的除课堂教学之外的有关文学、艺术、体育、社会实践等青年文化活动以及文化环境和精神氛围。而本文谈到的主要指狭义的校园文化。[本文转自:lunwen.1kejian.com]
二、校园文化的主要功能:
1、教育导向功能:校园文化的导向功能是把全校的师生引导到学校所确定的目标上来。具体意义上是指在具体的历史环境和社会发展条件下,广大师生把事业心和成功欲转化成为具体的奋斗目标、人生追求、信条和行为准则之后形成的精神支柱和动力作为高校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目标。
2、激励功能:校园文化强调的是对师生的尊重、关心、培养和提高,且注重满足师生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要,在高校建设中发挥着积极的主体作用。良好的文化氛围往往能产生一种激励作用,可以帮助教风、学风、校风健康形成。“风以化人”是指校园文化对人类的熏陶影响和潜移默化的持久稳定性。高校教育不仅要开发受教育者的智能,更要对其进行思想引导、情感熏陶、意志磨炼和人格塑造。
3、凝聚功能:校园文化如同一种可以使师生产生归属感的精神粘合剂,生成一种内在的向心力,即为校园精神。精神是文化的灵魂,它促使人类团结一致、众志成城,这种精神运用到校园中是增强全体成员凝聚力和荣誉感的关键所在。
4、开发创造功能:校园文化生活包括了丰富多彩的知识内容,充满了生动新鲜的创造活力,昂扬着探索进取的开拓精神,激发着每一个人的创造能力,对学生智能的开发起着催化作用。
5、娱乐调节功能:娱乐是校园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活跃生活,调节紧张的工作和学习节奏,增添生活的情趣。娱乐同时也是在提高人民的艺术欣赏能力,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娱乐业有助于调节人们的学习工作,避免过度紧张,促进身心健康。
三、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1、构建齐全的校园布局
校园物质文化,也即是校园中可以看见和接触的具体环境,包括学校的规划布局,校舍的建筑样式,绿化雕塑的安排,活动场地的设置,室内的陈设等等。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配置必要的教学设施和各种文化娱乐设施,校园文化的传播必须借助一定的物质载体。现代文化的交流和更新更离不开先进的手段和设施。高校建设美的文化也应当重视经费投入与硬件建设。如配置功能齐全的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体育活动场、阶梯教室、电化教室、艺术活动室、室内娱乐室、劳动技术实习场所、教工俱乐部等,这才能使师生有足够的活动场所和活动方式,使师生在活动中去感受美和创造美。
2、注重语文教育的主体性
大学语文教材涵盖了语言学,历史学,文学,美学,哲学,社会学,艺术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知识,它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包容性;在高校中所精选的语文课程不仅蕴含着崇高的深刻的智性美和人格美,更沉淀着我们伟大民族乃至全人类代代相传的文化灵魂,它不仅是培养高校师生应用写作,文学欣赏和口语表达等综合素质能力的主要途径,还是高校弘扬校园文化的主旋律和主环节,为高校学院创造新文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加强和推动高校校园文化健康良好的发展。
3、构建优良的校园精神文化
校园精神文化体现在办学宗旨、教育思想、校风班风、师生风貌、人际关系、文化活动等多个方面,从整体上反映出一所学校的精神风貌和个性特色。优良的校园精神文化应该体现出平等自由、团结和谐、奋发进取的精神,让师生生活在催人奋进的氛围之中,用有序代替无序,用安宁代替急躁,用高雅代替平庸,用文明代替粗野,使师生精神上得到满足,情操上得到陶冶。优良的校园精神文化应当具有以下特征:第一,端正的办学思想。第二,积极向上的师生风貌。第三,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第四,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活动和高校间的学习交流活动。
综上所述,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不仅需要从文化本身的蕴含考虑,还要注重大学语文教育教学等综合素质的提升,构建健康优良的校园文化,优化育人环境还需要学校、社会、家庭的密切配合,只有大家都重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以人为本,高校育人的功能才会得到真正加强,大学生才能真正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