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后苗前土壤处理
播后至出苗前的化学除草是利用时差选择法除草的方法,它是在高粱种子播种后,幼苗未出土前,喷洒除草剂,而杂草萌发早的,遇药后会迅速死亡,达到除草目的。高粱田常用、向播后苗前化学除草方法有:(1)25%绿麦隆可湿性粉剂,每667平方米用200克~300克,兑水50kg,均匀喷于土表。(2)25%绿麦隆可湿性粉剂,每667平方米用150克,加50%杀草丹乳油150mL,或者加60%丁草胺乳油50mL,兑水45kg~50kg,喷洒土表。(3)80%治草醚(又称茅毒、甲羧除草醚)可湿性粉剂,每667平方米用75克~120克,兑水35kg~40kg,喷洒土表。如遇干旱可浅耙2cm~3cm,使药液与土混合,增加同杂草、幼草接触机会,提高除草效果。(4)72%异丙甲草胺乳油,每667平方米用100mL~150mL,兑水35kg左右,喷洒土表;或用72%异丙甲草胺乳油75mL,加40%阿特拉津胶悬剂100mL,兑水35kg喷洒土表。高粱(5)50%利谷隆可湿性粉剂150克~200克,兑水40kg,均匀喷雾土表。(6)50%扑灭津可湿性粉剂200克~300克,兑水40kg,均匀喷雾土表。(7)48%百草敌水剂,每667平方米用25mL~40mL,兑水35kg,或百草敌20mL~30mL加40%阿特拉津胶悬剂150mL~200mL,或加48%甲草胺(又称拉索)乳油200mL~300mL,兑水35kg,喷洒土表。(8)40%西马津胶悬剂200mL~300mL,兑水40kg,均匀喷洒土表。注意此药有效期长,后茬作物不宜安排小麦、油菜、大豆等作物,后茬按排玉米、甘蔗时,可加大用药量至500mL。
高粱紫斑病:发生于高粱生长的中后期,主要为害叶片和叶鞘。下部叶片先发病,逐渐向上扩展,严重时高粱叶片从下向上提前枯死。叶片病斑紫红色,椭圆形或长圆形,边缘不明显,多限于平行叶脉之间,有时呈现淡紫色晕圈,湿度大时病斑背面上生灰色霉层;叶鞘病斑较大,椭圆形紫红色,边缘不明显,很少产生霉层。
该病属半知菌亚门尾孢属真菌引起气传重复性侵染病害。病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在病株残体内越冬,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田间发病后,产生的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重复侵染,使病菌不断扩散,。该病的发展与气候关系密切,一般高温多雨年份发病重。防治方法:(1)秋后及时深翻土地,将病残体深埋土中;(2)高粱生长后期及时追肥,增强植株抗病力。(3)尽早打去病株下部的1-2片老叶,增强通风透光,减少病菌传染。(4)在发病初期用药防治。
前期。重点是促进根系发育。培养壮苗。幼苗3~4片叶时进行间苗,5叶时可定苗.间苗定苗可1次完成。要注意去掉病、小、弱苗,留苗均匀,做到1次等距定苗。铲前深松趟地。出苗后要进行深松或铲前趟1犁。 中期。重点是以促为主,使植株生长健壮。蜀黍拔节以后是生长最为旺盛的时期,对养分的需求也最‘大,如肥水不足会造成植株营养不良。头遍铲趟之后,每隔10~12d铲趟1次,做到蜀黍生育期铲趟3次。拔节前6~7片叶期.每公顷追施尿素150 kg。在拔节至抽穗期如遇干旱,应及时灌溉。
后期。重点是增强根系活力,以根保叶,促进有机物质向穗部转移,力争粒大饱满,提早成熟。此时应及时灌水,以保持后期有较大的绿叶面积。为满足甜高梁后期生长对养分的需求,要进行叶面施肥,以提高植株糖分,促进早熟,增加粒重。可喷施磷酸二氢钾、过磷酸钙、丰产素等。8月中旬,拔大草1~2次,做到不砍株、不伤根。结合拔大草,进行蜀黍打底叶,去掉底部干叶和黄叶,使其通风透光,促进早熟,增加蜀黍籽粒成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