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水泥路面病害及修补技术发展状况
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水泥路面建设早,历史悠久。自从20世纪2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开展了水泥路面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的研究工作,使得设计理论日趋完善,设计方法日趋合理。针对水泥路面裂缝等的常见病害,开展了许多卓有成效的修补研究工作,从而能够有效控制和避免水泥路面裂缝的情况发生。
日本对水泥路面裂缝处理之类问题早己十分重视,就施工过程中的环境温度,湿度,风速以及水泥路面板体温度等因素对水泥失水率的影响,己通过多年的观测与统计,提出了预防水泥路面因失水率过大而控制裂缝的方法和具体控制指标,这种方法以失水率与干缩率为主要指标.根据水泥路面的水分蒸发率与水泥温度,环境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的关系,通过水泥板温度,大气环境温度,环境风速的观测来确定水分蒸发率,根据水分蒸发率的大小,采取合适的养生措施,控制水分蒸发率过大引起的干燥收缩裂缝.该控制方法考虑的因素比较全面,对水泥路面早期裂缝的控制比较有效美国在SHARI〕计划中开展了水泥路面软切缝技术的研究并取得重要进展.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起,一些发达国家相继建立和实施路面养护管理系统,较有代表性的有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路面管理系统,该系统1978年建成并实施,功能较简单,它实质上是一个公路数据库;亚利桑那州路面管理系统是在JohnZaniewskiN导下建立,供财政规划用的网级化系统;目前,世界各发达国家均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公路路面的使用品质作连续跟踪观察;并及时预报路况变化的趋势,在路况变化达到一定限度时,及时采取现代化的养护对策,快速进行修复,使水泥公路路面的使用品质始终保持在良好的状态。
汇能路桥技术专家研发新型水泥裂缝修补料
汇能路桥技术专家在深人分析水泥路面修补材料耐久性含义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其抗渗、抗腐蚀及耐磨性。试验中选用了盐酸、硫酸和冰醋酸溶液作为腐蚀性介质,以浸泡后的抗压强度损失率做为耐腐蚀性指标。试验结果显示,S400及R161能显著提高改性水泥材料的抗腐蚀性能,提高的程度因聚合物种类、掺量、水泥品种而异。耐磨性试验表明,当聚灰比P/C>15%,耐磨耗性能改善效果非常显著。聚合物颗粒细小可充填水泥浆体内部的孔隙,阻碍水分的吸附及渗透,从而提高了抗渗性。
汇能路桥技术专家首次对聚合物乳液改性超细水泥的孔隙率、孔特征及孔结构进行了系统研究,深入分析了孔级配随聚合物掺量及养护龄期的变化规律,揭示了聚合物改性水泥材料组成、结构与宏观技术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取得了一些创新性研究成果。
研究中采用灰色系统理论和加和排序评价两种方法对聚合物改性材料进行多指标综合性能评价,计算分析了经济性,确定了各类材料的适用条件及范围,优选出性能优异的混凝土水泥裂缝修补料,通过某高速公路水泥路面微裂缝修补检验,效果良好。
汇能路桥水泥路面裂缝修补材料具有的性能
4.弯拉强度
与通常建筑结构混凝土相比,路面混凝土除车辆静载作用外,还承受冲击、振动、疲劳、磨损等作用,而路面裂缝修补材料同样承受这种作用。因此,修补材料的28d弯拉强度也应符合《公路混凝土水泥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中规定,即应具有与原混凝土水泥路面相当的抗弯拉强度和抗压强度,方能与基质混凝土一起承受外来荷载。一般情况下,裂缝修补材料的抗弯拉强度因交通等级不同而控制在4.0-5.OMPa,相应的抗压强度分别控制在25.0-35.5MPa。
5.界面粘结性能
混凝土水泥路面裂缝修补后,能否与旧混凝土协调一致地工作,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混凝土裂缝修补界面的粘结性能,它关系到修补的成败以及能否避免二次破坏。工程实践表明:修补界面往往是修补结构中的薄弱部位,由于界面两种材料的性能不同,特别是新材料的收缩会削弱接触面的粘结,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粘结性能会不断劣化,降低路面板的承载力和耐久性,致使新旧界面不能协调工作,达不到预期的修补效果。如何评价修补材料的界面粘结性能,国内外有关研究甚少,现有研究主要从界面处理、灌缝材料、界面方位等影响因素以及微观机理、无损检测及简化计算模型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一般情况下,界面粘结性能可从三个方面进于Tl平价,一是抗折粘结强度,要求新旧材料界面的抗折粘结强度接近于原有路面混凝土的抗折强度;二是拉伸粘结强度,混凝土水泥的抗拉强度一般为抗压强度的1/10一1/20左右,要求修补材料的拉伸粘结强度应接近于此值;三是剪切拉伸粘结强度,即修补材料界面在受到拉力和剪切力时应具有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