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雨水的收集利用在国外的发达城市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其经验和方法,对我国城市特别是对北京市这样严重缺水的城市很有借鉴意义。城市雨水的收集利用在我国古代也有典型的范例。我国城市城区雨水利用的思想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伴随着古都的建设和发展而产生的。面对北京北海公园团城古代雨水利用工程作一介绍,以期对现在雨水利用有所启迪。团城地面高出周围地面 4.6 米,且由青砖铺装,但城内众多的古树却生长了几百年,大树龄已高达 800余年,仍枝繁叶茂。究其原因关键是城内具有独特的雨水收集、排放、利用系统,团城是一个孤立、封闭的单元,地面高出北海湖水水面 5.64 米,因此,古树生长所需的水分很难从地下水得到补给,只有靠天然降水。团城总面积 5760平方米,按北京地区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 595 毫米计,每年可得到天然降水量 3427 立方米。
雨水收集系统,是指雨水收集的整个全过程,雨水收集主要包括四个主要方面:初期弃流--过滤---储存---回用。完成了这四个阶段,就是一个雨水收集的全过程,也就是雨水收集系统。初期雨水经过多道预处理环节,保证了所收集雨水的水质。采用蓄水模块进行蓄水,有效保证了蓄水水质,同时不占用空间,施工简单、方便,更加环保、安全。通过压力控制泵和雨水控制器可以很方便地将雨水送至用水点,同时雨水控制器可以实时反应雨水蓄水池的水位状况,从而到达用水点。
屋面作为雨水主要的集水面,其设计对雨水收集的水质有着重要的影响,当前较为常用的有种植屋面和新型防水卷材屋面。种植屋面能够降低雨水的径流,同时还起到了改善都市生态环境和美化城市景观的作用;新型防水卷材屋面较为常用的有APP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等,使用这种新型的防水材料在倒置式屋面或普通屋面上,都能极大的减少对雨水的污染。屋面雨水的积蓄系统主要是由集水屋面、雨水斗、集水沟、管道系统、雨水收集池系统所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