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收集后的处理过程,与一般的水处理过程相似,不同的是雨水的水质明显的比一般回收水的水质好,依据试验研究显示,雨水除了pH值较低(平均约在5.6左右)以外,初期降雨所带入的收集面污染物或泥砂,是大的问题所在。而一般的污染物(如树叶等)可经由筛网筛除,泥砂则可经由沉淀及过滤的处理过程加以去除。这些设备的组合与处理容量需在经济与集水区条件考量下来调整其大小。处理方法与装置则主要取决于:①集水方式;②雨水取用目的与处理水质的目标;③收集面积与雨水流量;④建设计划与相关的条件;⑤经济能力与管理维护条件。
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的可行性
由于天然雨水具有硬度低,污染物少等优点,因此它在减少城市雨洪危害,开拓水源方面正日益成为重要主题。对于大型公用建筑、居住区、建筑群体等屋面及地面雨水,经收集和一定处理后,除用于浇灌农作物、补充地下水,还可用于景观环境、绿化、洗车场用水、道路冲洗、冷却水补充、冲厕及一些其它非生活用水用途。厂房雨水可根据生产工艺需要,将雨水进行适当处理后用于补充部分生产用水。因此,通过因地制宜的规划设计结合雨水收集、利用设备的实施,减少用于以上用途的自来水用量,可以节约水资源,大大缓解我国的缺水问题。
雨水蓄渗净化技术:在房屋建筑外围通常会建造位置较高的花坛,不但能够给居住区增加绿化,同时能够作为天然的雨水过滤系统,对于流经的雨水进行过滤。雨水经过无动力过滤层,进入收集器的流经过程中完成了过滤。雨水流过花坛,在花坛中混合具有净化效果的人工泥土实现了对于雨水的净化。雨水蓄渗净化技术由上至下分别由植被层(草皮)、基质层、隔离过滤层、储水层、渗滤层等组成。利用地表密植的植物对径流雨水中的污染物进行截留,它能够在径流雨水输送的过程中将污染物从径流中分离出来,使到达收纳水体的径流水质得到明显的改善,研究表明,地表植被去除污染物的机理主要为吸附、沉淀、过滤、沉淀和生物吸收过程。国外对于植物、土壤系统净化雨水的研究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