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食用菌新技术推广项目是以公司科研创新和生产为依托,对食用菌近20个品种及《木签菌种使用规范技术》、《平菇超高产栽培技术》、《香菇免补水技术》、《香菇安全越夏技术》、《黑木耳吊袋立体化栽培技术》等科研新技术。在推广技术的同时,可以为前来学习的学员提供菌种、物资、机械设备、原料等。由于公司立足科研创新,把握市场需求,学员遍及全国各地,经常会有海外侨胞及国外友人前来参观学习或者调研,其中就包括韩国、澳大利亚、加拿大、马来西亚、肯尼亚。
幼菇死亡的原因1、菌种过老,用种量过大,在菌丝尚未长满或长透培养料时就出现大量幼蕾,因培养料内菌丝尚未达到生理成熟,长到幼菇时得不到养分供应而萎缩死亡。2、料面出菇过多过密,造成群体营养不足,致使幼菇死亡。这种死菇的显著特征是幼菇死亡量大。3、采收成熟的子实体时,床面幼菇受振动、碰伤,引起死亡。4、病虫侵染致死。表现为小菇呈黄色腐熟状或褐色软腐状,最后干枯;湿度大时,呈水渍状,用手摸死菇发粘。检查培养料,可见活动的菇蝇、螨类等。
猴头菇属中温发菌,低温变结实型的菌类,菌丝生长温度10℃~33℃,最适25℃~28℃;子实体生长12℃~24℃,最适16℃~20℃,高于25℃生长缓慢,低于12℃子实体变红。根据其生物学特征,顺应自然气温的最‘佳生产季节,应以秋分((9月下旬)接种,至小雪(11月下旬)出菇1~2批,翌春再产一批菇。山区也可采取早春1月接种,加温发菌培养,3~4月份长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