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系统主要收集建筑小区内大面积的硬铺装和路面的雨水,包括了输水管道、集雨区和初级截污系统。而输水管道主要包括了输水明渠和输水暗渠。我国现代城市小区规划规范要求,小区绿地面积不应小于30%,建筑物、道路占地一般为40~50%。因此,合理设计透水地面或渗井、渗池、渗沟,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入渗量,安全、合理地将剩余径流排出。铺装材料的选择可以有效减少雨水径流,所以透水砖已广泛用于小区内道路铺设。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高速发展,将对水资源和水环境造成更大的压力。雨水利用是解决 水资源紧缺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矛盾,缓解城市水危机、改善城市水环境的有效措施。因此论文从国内外雨水收集与利用的现状分析出发,进一步探索和认识雨水利用的意义、雨水利用系统和雨水利用要点分析,并进而以成都市作为实例,对雨水利用在成都实施的可行性研究。
雨水蓄渗净化技术:在房屋建筑外围通常会建造位置较高的花坛,不但能够给居住区增加绿化,同时能够作为天然的雨水过滤系统,对于流经的雨水进行过滤。雨水经过无动力过滤层,进入收集器的流经过程中完成了过滤。雨水流过花坛,在花坛中混合具有净化效果的人工泥土实现了对于雨水的净化。雨水蓄渗净化技术由上至下分别由植被层(草皮)、基质层、隔离过滤层、储水层、渗滤层等组成。利用地表密植的植物对径流雨水中的污染物进行截留,它能够在径流雨水输送的过程中将污染物从径流中分离出来,使到达收纳水体的径流水质得到明显的改善,研究表明,地表植被去除污染物的机理主要为吸附、沉淀、过滤、沉淀和生物吸收过程。国外对于植物、土壤系统净化雨水的研究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