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型操作:
放箱:操作者把砂箱吊放到模具型板上,要注意砂箱的圆、方衬套的方向是否正确、砂箱衬套是否齐全,安排人员进行检查,杜绝圆、方衬套的方向错误和无砂箱衬套进行生产。并检查砂箱的箱口是否平整,不得有跑火铁水在箱口上,如果有要用砂轮机修磨平整后再使用,砂箱要放置到位,与型板平面结合。
准备:操作者把浇冒口、冷铁、芯铁、活块等安放到模样和芯盒的正确位置。把浇冒口棒上的粘砂去除,并检查浇冒口棒的定位部分是否合格。检查冷铁表面是否有严重锈蚀,若有要对冷铁进行抛丸处理后再进行使用。
灌砂:操作者开动连续式混砂机,开始的型砂要放到 地面上,不得放入砂箱和芯盒内(放入会造成该部分砂子不固化),操作时操作者要戴手套操作,因为固化剂对皮肤有较强的腐蚀性。操作者要用木棒或其他工具对砂箱和芯盒内的砂子进行紧实,不得有严重的松砂现象,型砂灌满砂箱和芯盒时用刮板把型砂刮平。进行灌下一砂箱和芯盒时用容器接住混砂机放出的型砂,以免造成成本浪费。
扎砂型气眼:上箱扎气眼时,用Φ3-5㎜圆型气眼针进行扎气眼,不要扎到模具的上表面,气眼针与模具上表面距离30-40㎜为宜,在模样的芯头部分再用Φ8-12㎜气眼针扎到芯头表面,用作砂芯出气用,气眼的排列按间隔40-60㎜进行均布。下箱扎气眼时,气眼的大小、排列同上箱一样,气眼的深度控制在距离模样表面50-70㎜的距离为宜。注意深度不要扎到模样的工作表面,以免造成铁水跑火、沉底等铸造缺陷。
取出浇冒口和活块:待型砂基本固化时把浇冒口和活块取出。
混砂机清空:每一轮混砂结束时,操作者要对混砂机进行清空操作,否者会造成型砂固化在混砂机里面,下次开机时机器无法开动和造成混砂机故障。
起模:从灌砂到起模时间基本控制在10-15分钟(这与树脂和固化剂的加入量有关,起模时间会有较大的差别),较为简单的判断方法为:用铁钉或其他尖锐的工具在靠近砂箱和芯盒的边缘扎砂型,扎时较为费劲时可以进行起模操作。起模时行车的吊链要长度一样,要注意使砂型和砂芯处于水平的位置,否者会起模不平造成对砂型破坏。当起模有困难时可以把砂型和型板吊起离地面50-100㎜,用木锤击打模型、芯盒型板进行起模操作。
手工起砂芯时要注意不要用木锤猛烈砸击芯盒的边缘,以防砸坏芯盒。注意不要进行强制起模,不要当天的砂型、砂芯第二天进行起模操作。从砂型中把模具和芯盒上的活块取出,再放置到模具和芯盒的正确位置,不得乱丢乱放。砂型、砂芯要平稳放置,上下砂型中间要用木板或其他东西垫起叠放。若砂型有掉砂或其他缺陷时,要尽可能的用专门的修补膏进行修补,费型吊到专门的区域放置,不得乱堆乱放。有砂箱衬套掉时,用正确的衬套进行安放到位。
下一轮工作的准备:把型板、模具和芯盒上的浮砂和砂块进行清理干净,检查活块、模具和芯盒是否正确、到位,若砂型有粘砂现象时,要进行喷附脱模剂。
抛砂造型是用机械的方法将砂团以高速抛入砂箱之中,使砂层在高速砂团的冲击作用下得到紧实。砂团的速度越是大,砂型紧实度就是越高,若是在供砂情况和抛头移动的速度稳定,则是砂型各部分紧实度均匀。
抛砂造型和其他实砂方法相比,有着以下的特点:①适应性强,只要在抛头的工作范围内,不同的砂箱尺寸砂型都是可以用抛丸机造型。特别是对于小批量生产的中、大型铸件,其适应性更好。②填砂与紧实同时进行,两套机构合一,对于造大的砂型来说,抛砂机的结构简单,对工艺装备要求不高,甚至可以使用木模样。③能量的消耗小,直接利用机械能紧实型砂。
但抛砂造型也有一定缺点,主要是:
①砂型顶部还需要补充紧实,浪费人工。
②不适宜造过小的砂型,否则撒落砂过多。
③对型砂质量要求较高,型砂中严谨有铁钉、铁块等金属杂物。
④抛头叶片磨损严重,备件要多,更换麻烦。
⑤操作工要求熟练,一般要经过严格的训练。
⑥大型抛砂机工人,要求坐在抛砂机座椅上操作,振动对工人有不利的影响。
抛砂造型即可以用来紧实砂型,也可以用来制芯。既适用于中大件的砂箱造型,也可以用于地坑造型。单件、小批、成批均可使用,但是铸件的精度较低,并存在上述缺点,目前应用较少。
开机前准备
①、检查振动给料机减振弹簧是否损坏、紧固螺栓是否松动、排料口是否通畅。
②、检查砂块破碎机周围积砂是否清理干净、紧固螺栓是否松动、筛框上的孔是否破损和堵塞、弹簧是否异常,检查机内是否有残余砂团、杂物等,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或汇报有关人员。
③、检查斗提机进料口是否通畅,打开检查门,检查内部是否卡阻或堵料;检查料斗在输送带上位置是否正确,紧固是否可靠,是否有偏斜和碰撞机壳,传动皮带是否松弛。
④检查再生机油箱油位是否在正常范围内,转子盘内是否有如螺钉、扳手等异物;上、中、下挡圈磨损是否严重,如严重应及时更换,传动皮带是否松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