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雄德国小蠊通常同时成熟,羽化后7-10天中交配,雄虫一生可多次交配,雌虫一生只交配一次,就可终生产受精卵,一般在交配后2-3天就可产卵。 德国小蠊卵鞘长7-9mm,略弯,卵期比较短,15-30天,平均17天后孵化。若虫蜕皮5-7次,若虫期一般30-56天,成虫寿命100-200天,一世代一般64-109天。天气对卵期和若虫期的影响较大,气温在21摄氏度以下时,卵期可达24天,若虫期可达147天,一个世代可达144-240天。如在31摄氏度时,卵期17天,若虫期41天,一个世代64天。
杀虫剂原体绝大部分是水不溶性的粘稠液体或固体,一般不能直接使用,再加上蟑螂防治在很多不同环境条件下进行的,因此杀虫剂原体必须加工成不同剂型和制剂,才能满足环境条件的不同要求,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市售品种很多,常用的制剂如下: 速杀喷射剂:主要是由击倒快和致死性高的杀虫剂混配而成。常见的剂型有油剂、酊剂、微乳剂(透明水剂),乳剂、乳油、气雾剂、超低容量剂等。这些制剂都要安装在喷雾器内,向空间喷施,或直接对蟑螂喷射,而达到快速杀灭的效果。优点是喷量小、击倒好、见效快,缺点是多无持效性,杀灭不彻底,要经常反复使用。 滞留喷施剂:选用一些蒸气压较低的,持效性长的杀虫剂原体,如毒死蜱,残杀威、恶虫威,光稳定性的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加工成可作滞留喷施的一些专用剂型,如可湿性粉剂,悬浮剂,悬乳剂,水分散性颗粒剂,微胶囊悬浮剂,固体水悬剂等,用水做数十倍甚至数百倍稀释后,用常量喷雾器在室内各种表面作均匀喷施,水被吸收后,附着杀虫剂的载体就留在处理的表面,当蟑螂爬行后,就会触杀而死亡。
蟑螂通过吃、吐、排泄的方式,以及在食物和衣服上爬行,能传播50多中疾病。蟑螂体表和体内肠道能携带多种致病菌、病毒、霉菌和寄生虫卵。在人体上爬行可致皮炎,被咬伤可引起过敏,分泌物可能诱发癌症。被污染的食物、药品,被咬坏的书籍、衣物、皮件、文物、电线等造成很大经济损失。蟑螂可谓罪大恶极,是十分令人讨厌的害虫。 防治蟑螂,办法不少,但很难根治。防治的方针是提倡综合防治,采用环境、化学、物理、生物或其他有效手段,有机地组成一套系统的防治措施,把蟑螂种群控制在不足以危害的水平,以求达到除害防病的目的。目前在诸多防治方法中,仍以化学防治为主,本文只简要介绍一下化学防治的药剂和存在的问题。 50年代前防治药剂主要是无机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