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虫的形态
成虫背腹扁平,卵圆形,红褐色,大小为4~5×3mm,遍体生有短毛。头部两侧有1对突出的复眼,各有约30个小眼面组成。触角1对,分4节,能弯曲,末2节细长。
臭虫的危害
臭虫夜晚吸血骚扰,使人不能安眠。由于叮刺时将唾液注入人体,可使皮肤敏感性较高人的局部出现红肿,痛痒难忍。在非洲,有因臭虫大量吸血引起贫血,或诱发心脏病及感冒的报道。臭虫长期被疑为有传播疾病的可能。虽然用实验方法可使臭虫感染多种病原,但至今尚未能证实在自然条件下臭虫能够传播疾病。
环境防治
保持环境整洁、室内清洁卫生。消灭臭虫的孳生条件,堵塞墙洞,并将门窗、床板、墙壁、板缝、天花板、糊墙纸及家具上裂隙、坑缝、孔洞等用灰浆、胶泥、油漆或含有杀虫剂的建筑涂料,以安全、方便及不损坏建筑的原则将其封堵。同时组织人员勤晒被子、凉席,勤洗床单、被单,彻底肃清孳生场所。
一、环境防治
1、改变室内外环境,把墙壁和地上的孔洞用石灰或泥填平,清除所有蚤类可能孳生的场所,使之不利于蚤类孳生;
2、建筑物设置防鼠设施,防止鼠类、野猫侵入;
3、在房间内,蚤类白天在缝隙中以及地毯、床上用品上栖息,要长期保持室内卫生,家畜的窝巢要远离人的居室,畜体及宠物要经常灭蚤,保持清洁,勤换垫草,清除蚤类的孳生场所。
二、化学防治
1、药物喷洒:采用微胶囊剂型、悬浮剂、可湿性粉剂等高效低毒的菊酯类药物对地毯、家具底部、垫子、地面及其它物体的表面及下面全面的处理。杀虫剂喷洒仅能毒杀成虫及幼虫,卵无法消灭。因此要在施药后的1~3周进行2~3次喷杀;
2、粉剂:将毒粉撒布于跳蚤孳生表面,或向鼠道、鼠洞、顶楼或建筑物底部进行快速喷撒药粉,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