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各大商超上架韩国进口金针菇
日前,一批韩国进口金针菇产品顺利运至四川成都。此次出口的韩国金针菇是由韩国大型的蘑菇企业生产,其在韩国的蘑菇栽培面积达到11万平方米。据悉,韩国金针菇90%以上生产实行的是无人自动化生产系统,通过质量管理和生产管理等严格的质量监督,以及电脑化的跟踪系统,为大家提供更安全、更新鲜的韩国金针菇。
目前,韩国进口金针菇已经进驻成都伊藤、乐天百货、人人乐、萝卜叔叔蔬果店等成都各大商超系统。将与国产食用菌一起丰富消费者的菜篮子。
金针菇再生高产栽培技术:
金针菇具有很强的再生枝特性,当小菇受干枯萎时,在其菌柄上会形成许多新生的子实体原基,对这些原基适当管理,都可以发育成优质菇体,这种方法具有出菇密而齐、柄细、不易开伞、外观好、菇质优、产量高等特点,是值得推广的一种较理想的栽培管理方法。其高产栽培管理技术如下:
一、入室催菇。菌筒长满袋后移入栽培室,保持12℃至15℃进行催菇。当料面的子实体长高2~3厘米(呈须根状,只长柄,未长盖)时,打开袋口,尽量下卷贴近料面,并把子实体下压,使之倒伏,紧贴并均匀铺满料面。若有少量子实体已长菌盖,可剪去菌盖。
二、加强通风。开袋后要加强通气,第二天压倒的菌柄便开始干枯变褐,一般在开袋后4天左右(气温低于12℃时,则要5~6天),则会从干枯的菌柄上长出大量的小白点(子实体原基)。当菌柄长高2~3厘米时,高度平整,菌盖大小一致。在再生法栽培中,由于长出的子实体多,因此要注意搞好通风换气。可在每次盖湿布前通风0.5~1小时,夜间要打开窗户通风换气1小时,气温超过15℃时,可在夜间盖好湿布后通风4~5小时。经这样管理菇质好,产量高。
三、拉直袋口。当菌柄直径2~3毫米时,要拉直塑料袋口。如果相对湿度大,或有的菌柄较粗不易干枯,压倒后不会再分生出小菌蕾,第二天仍从菌柄上长出菌盖,在这种情况下,菇也会比原来长得多而密,菌柄的高度也较整齐一致。
四、调节湿度。当菌柄长至10厘米左右时,若空气相对湿度低于85%时,则要在袋口上盖湿布或在盖纸上勤喷水;当菌柄长达15厘米、菌盖直径不超过13毫米,达到商品规格时,要及时采收。采收后要耙去料面的老菌皮和残留菌柄,让料面干燥1~2天,再将袋口加套环和棉塞,培养8~15天,又有第二批菇发生。如果培养料较干,要提前在袋口上盖湿布,一般袋口拉直后就盖湿布。第三批菇与一批管理相同。
金针菇出菇异常的原因及对策:
金针菇在出菇管理中稍有疏忽,很容易发生异常,影响产量和质量。
1.肥胖菇。菌盖肥大,菌柄粗短。原因:①菌种块上出菇;②搔菌过晚或现蕾后搔菌;③料面干燥,菇蕾稀少或只在沿袋壁四周出现少量菇蕾。防止办法:①适时搔菌,刺激料面同步现蕾;②在菇蕾出现后再撑开袋筒,防止料面干燥;③在沿袋壁四周见有菇蕾时,将其压死,防止肥胖菇发生。
2.针头菇。无菌盖,菇体似针头状。原因: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只长菌柄,不长菌盖。防止办法:加强通风,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
3.水菇。似水浸样,颜色发暗,呈半透明。原因:喷水过多,温度过高,蒸腾作用减弱,水分滞留菇体。防止办法:定期通风,减少喷水,保持空气相对湿度75%~80%为宜。
4.疲软菇。菇体软而不挺直。原因:温度偏高,且缺氧。防止办法:①预防高温;②做好驯养抑制,在低温、干燥、通风条件下,使幼菇生长整齐、坚实、无水迹。
5.扭曲菇。菇柄弯曲或扭曲,有时呈“麻花”状。原因:菇棚内光照方向多变。防止办法:设置顶光,遮盖四周光源,促使菇柄朝一个方向伸长。
6.侧生菇。在袋壁四周长出菇体。原因:装料松,尤其是较为松软的培养料,培养后期,在袋壁与培养料之间出现间隙,一旦生理成熟,往往形成侧生菇。防止办法:将料装紧压实,上下均匀,使料紧贴袋壁;对已形成的侧生菇压死,防止营养消耗。
7.早开伞。菌盖过早展开或脱落。原因:①培养料含水量不足;②袋简短,菌柄很快长出袋口,供氧过量,且温度又偏高。防止办法:注意补水;适当控制袋内二氧化碳浓度,加套薄膜袋;温度高时做好降温。
8.菌柄基部联结。原因:在提升袋口薄膜抑制菌盖生长时,因薄膜透气性小,袋筒内氧气不足,导致菌柄基部绒毛增多,柄与柄之间发生联结。防止办法:将袋口薄膜分次翻折,增加袋筒内含氧量;在幼菇长到1~2厘米时,把袋口翻折,使袋筒高出料面4~5厘米,待长到5~6厘米时,再全部拉直袋筒,增高二氧化碳浓度,让菌柄尽快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