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针菇瓶、袋栽培:
1.选择栽培季节: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金针菇的生育特性,安排适宜的栽培季节,是获得高产优质的重要保证。一般南方从11月至次年3月为栽培期,北方气候寒冷,可从秋未至次年5月初为栽培期。如利用地下室或人防工事进行栽培,时间还可适当延长。
2.选择栽培场所:栽培金针菇的场所,要选择洁净、通风、避光和保湿性性能好的环境。室内要设置栽培架,每架5—6层,层距45—50厘米,架间留走道60厘米,以便操作管理。
3.配制培养料:以木屑、棉籽壳、甘蔗渣、玉米芯、稻草、谷壳等为主要原料,添加一定量的米糠或麦皮、糖、石膏粉等,即可配制成培养料。其配比是:主料73%,米糠或麦皮25%,糖1%,石膏粉1%。配制时,按配比将各种原料混合加水拌匀,含水量65%,ph值6.5。然后装入广口瓶或塑料袋内,包扎好瓶口或袋口即可。
4.灭菌接种:装好料后,将瓶、袋放人高压灭菌锅或常压灭菌灶内灭菌。高压灭菌是在1.5公斤/厘米2压力下,保持1—1.5小时,常压灭菌是在100℃下,保持6一8小时。待料温降至25℃左右时,以无菌操作将菌种接入瓶内或袋内。
5.菌丝培养:接种后将瓶、袋搬入培养室,排放于栽培架上,温度保持23—26℃,促进菌丝尽快萌发定植,封盖料面。3—4天菌丝萌发并长入培养料,应将温度降到20℃左右,促进菌丝在内健壮生长。15天后茵丝就可长到瓶子或袋子的一半以上,这温度可降到18—20℃,并加强通凤换气,每天1—2次。经25—30天培养,菌丝长满瓶、袋,即可转入出菇管理。
6.出菇管理
催蕾期
菌丝长满瓶、袋后,立即拔去瓶塞或解开袋。去掉老接种块,并搔理料面,用旧报纸覆盖瓶、袋口,每天水1—2次,保持报纸湿润。温度控制13—16℃,空气相对湿度保持85—90%。当培养基表面出现琥珀色水珠后,约经一周时间,菇蕾即可形成。
子实体生长阶段
菇蕾形成后,肉眼能看到菌盖开始分化。菌盖长约2厘米时,要揭去报纸,加强通风和降温。采用瓶栽的,当子实体长到超过瓶口2—3厘米时,就要保持栽培室黑暗,并在瓶口上套一个高度15厘米左右的喇叭形纸筒,以减少光线,提高co2浓度,控制菌盖生长,促进菌柄伸长。使子实体长得整齐,柄长,盖小,色浅,肉质脆嫩。袋栽的,不必套纸筒,只在袋口上覆盖报纸。随着菌柄伸长,把袋口逐渐卷高,使袋内形成一个静凤、保湿、较高co2浓度的生态小环境,以利金针菇良好生长。如通风不良,湿度大,应及时揭去报纸进行通风换气。当子实体长到接近采收时,空气相对湿度应降到80—85%,使菇体较为干燥,发自,菌盖不易开展,便于加工贮存。
云南:建水县建辉食用菌产销农民合作社举办科普培训会
本网讯(记者 朱丽军)近日,云南省建水县甸尾乡建辉食用菌产销农民专业合作社邀请云南省供销合作社科学研究所的专家为150多名社员进行野生/人工食用菌科普知识的培训。云南省供销合作社、建水县科协、甸尾乡党政领导出席开班仪式。
据悉,云南省供销合作社科学研究所的罗孝坤和华蓉两位专家就食用菌栽培技术、云南省野生食(药)用菌主要贸易品种资源情况及其药用价值、常见毒菌的识别及急救措施进行专题讲座。此次培训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进一步提升了云南建水县甸尾乡建辉食用菌产销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的对野生/人工食用菌的认识,为该乡走好产业化的农业经济发展夯实了基础。
四川:自贡市食用菌产量喜获丰收
本网讯(记者 陈小俊)近年来,四川自贡市转变粮油生产方式,持续做优特色产业,以种养循环、稻菜轮作为重点,引导和支持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据悉,2016年四川自贡市主要经济作物喜获丰收:食用菌和蔬菜产量达到204.04万吨,同比增2.0%;油料产量6.57万吨,同比增长5.8%;茶叶产量1.14万吨,同比增长6.4%;园林水果产量25.79万吨,同比增长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