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针菇酒的生产加工工艺:
金针菇含有18种氨基酸,特别是富含赖氨酸和精氨酸,利用金针菇加工酒,符合现代食品发展趋势。
1、原料清洗选用无病虫害的新鲜金针菇,除去杂质,用清水洗净备用。
2、破碎:将洗净的金针菇用锤式破碎机破碎,从采菇到加工以不超过18小时为宜。
3、压榨:将破碎的金针菇用连续压榨机榨汁,并向榨汁中按每100公斤加12~15克二氧化硫。
4、静置澄清:每升液汁加0.1~0 .15克果胶酶,充分混匀后静置24小时,以利澄清。
5、调整成分:将澄清汁液用虹吸法进行分离,上清液泵入不锈钢发酵罐中,汁液不得超过罐容积的4/5。取样分析,根据要求用白砂糖调整糖度至22~23波美度。
6、前发酵:向发酵罐中接入5~10%的人工酵母,充分搅拌或用泵循环混匀。经3~5天即可出罐转入后发酵。
7、后发酵:将前发酵液转入密闭式罐中后发酵,发酵液占罐容积的90%,温度控制在16~18℃,约经30天发酵结束。取样检验分析酒度、残糖等理化指标。
8、贮藏管理:后发酵结束后8~10天,皮渣、酵母、泥沙等杂质沉积于罐底,应及时将其与原酒分开,进行一次开放式倒罐,补加二氧化硫至 150~200mg/L,用精制食用酒精调整酒度至12~13度,在原酒表面加一层酒精封顶。当年11~12月进行第二次开放式倒罐。次年3~4月用密闭式进行第三次倒罐。此时酒液澄清透明,可在酒液面加一层精制酒封顶,进行长期贮存陈酿。
9、配制:根据产品质量标准,计算出原酒、白砂糖、酒精、柠檬酸、异Vc纳等用量,依次加入配酒罐中,充分搅拌混匀。取样分析化验,符合标准后进行过滤。
10、过滤:采用棉饼过滤机过滤,棉饼要洗净灭菌压制厚薄一致,以免影响过滤效果。
11、树脂交换:用强酸732型阳离子交换树脂进行酒液离子交换。操作时要稳定流速和控制好交换倍数,保证交换效果,提高酒液物理稳定性。每次离子交换完毕,要用清水将酒液顶出,后用清水清洗树脂,待树脂层疏松分布均匀,再用10%的食盐水溶液使其再生。
12、杀菌:用薄板式换热器进行巴氏杀菌,温度控制在68~72℃,保温15分钟。稳定流速,连续进行。
13、封装:对杀菌后的酒液进行灌装、封口、贴标、装箱。成品入库贮存或上市。
产品质量标准:色泽呈禾秆黄色,香气具有金针菇的特殊清香和纯正的酒香,滋味酸甜适口,风味独特;酒度7~10度,糖度10~12度,总酸5~6g/L,总二氧化硫200mg/L以下,铁5.5mg/L,干浸出物>16g/L;
金针菇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一、改宽袋栽培为窄袋栽培
许多人认为、采用25×50厘米的塑料筒栽培金针菇为好。但实际上宽袋易感染杂菌;且菇蕾少时,子实体易弯曲,影响质量,达不到盖小、柄长、色浅、肥嫩的优质要求。所以,还是以17×33厘米的塑料筒为好。
二、改高压灭菌为延时常压灭菌
金针菇是维生素B1、B2的天然缺陷型,在维生素B1、B2含量丰富的培养料上,生长迅速,粉孢子数量较少。但维生素B1不耐热,在120度以上时容易迅速分解。所以培养料常压灭菌为好,但为确保纯菌率,可将灭菌时间由10-12小时,延长到13-18小时。
三、改传统立式出菇为卧式两头出菇
装料时两头接种并各留15厘米左右的筒膜,轻装均压,扎紧袋口,卧式摆放4层左右发菌。此法既可保证出菇质量,又可节省菇房面积,能使每平方米的菇房产量增加70%以上。
四、改一次性解袋为控制解袋
两头扎口封闭式发菌培养,由于袋内氧气浓度低,若按常规方法等到菌丝生长成熟吐出黄球时再解袋,势必影响其生长。因此,要随时注意袋内菌丝生长情况,一旦发现菌丝生长缓慢,就要及时解袋。但此时切勿全部撑开,应以后酌情慢慢撑开,直到菇柄长到8厘米左右时再一次拉直筒袋,以保证出菇过程中适宜的温度、湿度及CO2浓度。在这一过程中,应防止菇体被迫弯曲生长。
五、改放任菇柄伸长为红色弱光诱导
金针菇子实体具有很强的向光性,因此发好菌上架以后,可以在两排墙正中上方,每隔4米左右吊装1个15瓦红色灯泡,产生垂直光,可诱导其成束地向着光的方向横生,促使菇体延伸。但此时应将门窗进行遮光处理,以防菇体乱长、倒伏和弯曲。
六、改出菇期乱加营养为科学施用
很多菇农都懂得出菇期添加生长调节剂及其它营养物质可促进生长,但往往因不得其法而效果不明显甚至抑制生长。实践证明,出菇期喷施浓度为0.5%的古十烷醇和1×1.0-5的赤霉素混合液,增产率可达17%以上,但应特别注意使用浓度。采完两期菇后,注入稀释500-1000倍的恩肥水于袋中,可增产15-20%。
江苏:“金针菇制品质量安全控制关键技术研究”科研项目通过验收:
本网讯(记者 张晶)近日,江苏徐州市质检中心承担的科研项目“金针菇制品质量安全控制关键技术研究”通过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各项目指标超额完成合同规定,项目成果达到国内水平:一是针对金针菇生产过程中无机砷富集风险,创新性地建立了金针菇中无机砷“二步法”快速检测方法,填补国内研究空白,并与国标规定的分析方法进行了比较,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具有推广应用于其他食品快检的空间。二是研究出护色、防腐、杀菌、保脆技术新工艺配方,形成一整套金针菇制品食品安全技术指标,为金针菇制品的生产者和相关的执法监督检验机构提供了统一的技术依据,并在金针菇企业中得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