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龙舟还有其他一些活动。比如龙舟游乡,是在龙舟竞渡时划着龙舟到附近熟悉的村庄游玩、集会。有时龙舟还有各种花样的划法,具有表演的含义。如广州的龙舟,挽手用桨叶插入水中,再往上挑,使水花飞
溅;船头船尾的人则有节奏地顿足压船,使龙舟起伏如游龙戏水一般。浙江余杭县龙舟,有的是让人把龙尾踩低,使龙头高翘,船头的急浪便从龙嘴中喷吐出来,如龙吞云吐雨一般。 也有的是游船式竞渡。如《淮南子·本经训》“龙舟鷁首,浮吹以娱”,是划着龙船、摇船在水上奏乐、游玩。在《梦粱录》中记载南宋杭州“龙舟六只,戏于湖中”。湖上有龙舟,只是画舫游船的一部分。 唐、宋、元、明、清各代帝皇,均有临水边观看龙舟的娱乐,也属于游戏之类。《旧唐书》中记穆宗、敬宗,均有“观竞渡”之事。《东京梦华录》卷七,记北宋皇帝于临水殿看金明池内龙舟竞渡之俗。其中有彩船、乐船、小船、画舱、小龙船,虎头船等供观赏、奏乐,还有长之四十丈的大龙船。除大龙船外,其他船列队布阵,争标竞渡,作为娱乐。宋张择端《金明池夺标图》即描绘此景。又明代皇帝,在紫光阁观龙舟,看御射监勇士射箭。清代则在圆明园的福海举行竞渡,乾隆、嘉庆帝等均往观看。 又有夜龙舟。在浙江武进,过去有夜龙舟,在四面挂起小灯以竞渡。四川五通桥从1982年起出现了夜龙舟,在舟上装电灯,配焰火,漂浮河灯,辉煌夺目。浙江少数地方还于水上设堆堆浮焰,让张灯结彩的龙舟从
焰中穿过。
赛龙舟是发源于中国,在东亚、东南亚地区盛行的民间活动。龙舟是船上画着龙的形状或做成龙的形状的船。赛龙舟是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多是在喜庆节日举行。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赛龙舟最早兴起于汉代。赛龙舟不仅是一种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出我国传统的悠久历史文化继承性和人们的集体主义精神。 端午节龙舟赛、元宵节舞龙(也称舞龙灯、耍龙灯)及二月二龙头节是大东亚龙文化区重要的民间活动,因为中华文化的传播,也因为东南亚华人多,如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华人区流行。 提起龙舟的起源,人们自然就会想起纪念屈原,其实,龙舟作为一种文化,它的出现比屈原所处的年代要早得多。据专家考证,进行龙舟竞渡的先决条件必须是在产稻米和多河港的地区,这正是我国南方地区的特色。在古代典籍有关龙舟起源的记载中,最早是出现在东汉。据此可以推测,端午的习俗最初可能只在长江下游吴越民族中流行,后来吴越文化逐渐和中原文化交流融合,这种习俗才传到长江上游和北方地区。
传说,很多地方制造龙舟有个偷树的风俗,在制造龙舟前,首先要偷树。被偷的人家认为,用他家的树作龙舟是吉祥的征兆,发现偷树的不会动真格地追赶。
制作龙舟时,将偷来的树选一根比较大的架在木马上.龙舟首司请一个木匠掌脉师,选一个黄道吉日,举行发木仪式。
发木时间一般选在子时,制龙舟不像雕龙头那么神秘.但在发木之时,要封禁,除首司和帮手在场以外,其余闲杂人员不准在场、特别是不准女人偷看。
发木仪式大体上与雕龙头仪式相同,木匠掌脉师要念神咒,反身将斧头劈在树上,首司要顶礼朝拜。发木之后,掌脉师按龙舟划手人数计算下材,由于是人工锯木,计算材料要非常淮确,要求是所有划手等人坐在船上,所需之物放在船上,船边的水平线以中点为标准,水平线过低船就慢,水平线过高船就会翻。
制造龙舟的速度非常快,用时一般不超过3天,有时一天一晚即可。参加制造龙舟的人员,除掌脉师收包封和一斗米外,其余人等一律不要工资,都要吃自己的饭,主动做事。铁匠连钉具都要捐送,体现了一种无私无畏、闭结友好的精神。
龙舟制作工艺是中华民族伟大智慧的象征,龙舟文化在龙舟制作过程中不断绽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