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解决了什么问题?
解决客户需求、降低成本,效率高
平台利益共享:为所有的快递公司节省成本,提高服务,增加快递员收入(微站点、“元哥”、“元姐”的创新,有力的解决了最后一公里问题)
服务效率高:专人专送一对一服务,同城甚至跨省数小时到达
线上下单:我们采用手机下单,实时定位,线上支付
降低成本:每单成本降低2元(普通快递)
借力“互联网+”打造“快递+”
2014年,中国凭借140亿件快递跃居快递市场。邮政局数据显示,快递业六成业务是来自电商。电商催生了快递的繁荣,但也导致快递利润稀薄。快递业未来将何去何从?在“2015在中国快递论坛”上,“互联网+”正被快递业视为新机遇,有望继电商之后点燃快递业的“二次革命”。
电商成快递业“双刃剑”
中国快递业近年来的发展有目共睹。在“2015在中国快递论坛”上,邮政局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冯力虎表示,2014年中国快递业务量达到了140亿单,快递收入突破2000亿元大关,双双创下历史新高。这也标志着中国快递经过几年发展,跨入了世界快递大国的行列。中国快递协会数据也显示,截至2014年底,中国快递业连续46个月同比增速超过50%;2015年前两个月,行业增速达到43.4%。
快递业快速发展的背后,电商功不可没。邮政局数据显示,目前快递业大约六成业务来自电商。在主要民营快递公司的业务中,电商订单占比甚至超过八成。
但是,在快递业借力电商快速做大之后,对电商的过度依赖也成为一柄“双刃剑”。论坛上多位快递企业负责人认为,价格混战导致利润稀薄、服务质量良莠不齐;对电子商务的过度依赖导致议价权不断降低;低端服务过剩、中高端服务不足等等——这些挥之不去的问题预示着,快递业面临“时不我待”的转型压力。
由于电商业务占比过高,因此快递业陷入同质化竞争,最终价格战在所难免。记者从论坛上获悉,目前许多快递企业的利润率已经降至不足5%,2014年甚至出现快递加盟店较大面积亏损的情况。
“快递+”开拓新增长点
对于快递业来说,想要获得量高质优的发展,除了稳住电商这个旧引擎,现在更需要打造一架新引擎。那么,快递业的新引擎向何处寻?
对此,邮政局局长马军胜在论坛上表示,要“以‘互联网+’为契机,抓紧配套实施‘快递+’战略,加快快递与制造业的联动,强化快递与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衔接,扩大冷链快递网络的覆盖范围,引导市场主体细化产品层次、延长服务链条、提高附加价值,抢占市场先机。”
邮政局市场监管司司长韩瑞林也表示,互联网正在释放出前所未有的重大推动力,一头是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一头是快递业在线上线下融合连接中的桥梁纽带作用。“互联网+”催生出的“快递+”,以两者有效结合为趋势的新经济将释放出巨大活力,快递业发展将获得更为充足的内生动力。
中央网信办信息化发展局副处长杨志刚也认为,现在互联网业和制造业、流通业、服务业的边界已经逐渐模糊,“快递业会到工厂去,智慧城市的发展也会让快递业到城市中去,‘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和各行各业的融合创新,更会给快递业带来到各行各业去的机会。”
落实“互联网+快递”, 快递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主要任务
(一)壮大市场主体,打造快递航母
做强骨干快递企业。围绕品牌化、集团化、国际化发展 方向,鼓励快递企业通过合作、联盟、收购和交叉持股等方 式实现兼并重组,开展资源要素整合,集中优势资源扩大市 场份额。打造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快递航母”,突出优势做 大做强做精。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做强实物网络和服 务能力的基础上推动产融结合,逐步实现资源、运营、管理 的协同。鼓励骨干快递企业拓展服务领域,健全仓储、 冷链、运输、供应链管理等能力,加快向综合性快递 物流运营商转型。鼓励骨干快递企业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 打造国际快递品牌。
带动中小企业集约发展。鼓励中小快递企业通过战略合 作、兼并重组等方式实现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提高企业竞 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促进中小快递企业与地方实体经济、电 子商务等协调发展,深耕区域性网络。加强运输、仓储、配 送、信息服务等环节的有机结合,实现平台化发展。对接不 同服务环节、服务领域、服务对象,提供专业定制服务。延伸服务网络,增强末端集成服务能力。
(二)强化服务能力,加快普惠发展
提升分拣处理能力。加强分拣中心、集散枢纽和快递专 业类物流园区建设,形成布局合理、运转效率高的骨干网络体 系。支持骨干快递企业建设辐射国内外的大型航空快递枢纽 和集散中心。依托全国重要物流节点城市,完善优化快件处 理中心布局,推动在铁路、公路、水路站场枢纽建设快件集 散中心。鼓励快递企业建设现代化立体仓库和信息平台,推 广应用自动化、信息化技术装备,提升处理能力和运营效率。 探索“园区+快递”的融合发展新模式,实现产业集聚、经 营集约、功能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