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过程包括:粗加工后轮廓的计算、最`大剩余加工余量的计算、最`大允许加工余量的确定、对剩余加工余量大于最`大允许加工余量的型面分区(如凹槽、拐角等过渡半径小于粗加工刀具半径的区域)以及半精加工时刀心轨迹的计算等。现有的模具高速加工CAD/CAM软件大都具备剩余加工余量分析功能,并能根据剩余加工余量的大小及分布情况采用合理的半精加工策略。如OpenMind公司的HyperMill和HyperForm软件提供了束状铣削(Pencilmilling)和剩余铣削(Restmilling)等方法来清除粗加工后剩余加工余量较大的角落以保证后续工序均匀的加工余量。Pro/Engineer软件的局部铣削(Localmilling)具有相似的功能,如局部铣削工序的剩余加工余量取值与粗加工相等,该工序只用一把小直径铣刀来清除粗加工未切到的角落,然后再进行半精加工;如果取局部铣削工序的剩余加工余量值作为半精加工的剩余加工余量,则该工序不仅可清除粗加工未切到的角落,还可完成半精加工。
在获得试模结果后,操作者通常需要对模具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以免在对模具进行修改的过程中增加不必要的成本和时间。多数情况下,这种评估还包括对机器工艺参数的设定。也就是说,为了弥补模具设计中的不足,操作者可能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了不正确的设置。在这种情况下,设备的生产运作过程是不正常的,因为生产合格产品所需的参数设置范围非常小,一旦参数设置出现任何微小的偏差,可能会导致最终产品的质量远远超出所允许的误差范围,而由此产生的实际生产成本往往比事先进行模具优化所产生的费用高得多。
进给量和切削速度在沟槽加工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不正确的进给 量和切削速度可能会引起颤振,降低刀具寿命和延长加工循环时间。影响进给量和切削速度的因素包括工件材料、刀具几何形状、冷却液的类型和浓度、刀片涂层和 机床性能。为了纠正因进给量和切削速度不合理而造成的问题,往往需要进行二次加工。对于各种不同的刀具,虽然可以罗列出“最`优化”进给量和切削速度的许多 信息来源,但最`新、最`实用的信息通常来自刀具制造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