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胶模具产业问题简析及发展建议
[摘要]塑料工业作为我国轻工业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增长速度一直保持在10%以上。在塑料工业中,塑料五金业市场非常活跃,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塑料五金模具市场前景可观,但是与国外技术水平相比,相差甚远。
塑胶产业现状:前景看好问题诸多
伴随着加工技术和生产设备的进步,以塑胶材料为生产原料,经过中空成型等不同生产加工工艺处理的热塑性/热固性塑胶产品在生产生活的不同场合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轻工机械,农林交通等不同行业中,塑胶产品都有着广泛应用。
然而,由于塑胶产品属于高分子聚合物,如何处理废弃塑胶产品就成为一个令人挠头的问题。简单的填埋处理,塑胶产品难以分解,还会污染土壤环境。如果进行焚烧处理,在塑胶生产过程中添加的辅料会产生有毒有害气体,污染空气环境。
据了解,再生塑胶行业的出现和发展,有望使塑胶产品污染问题得到解决。近年来,人们对生活环境质量愈加关注,群众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加之原1油价格上涨,推动塑胶原料价格走高,清洁环保的再生塑胶产业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契机,行业专家介绍,经过技术创新的产品及产业结构调整,我国再生塑胶产业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正在向着高质量,多品种,高技术的方向发展。
尽管我国的再生塑胶产业前景看好,但在实际发展过程当中,依旧面临诸多问题。一方面,由于再生塑胶来源较广,其质量参差不齐,批次间性能差别也很大,从而导致再生塑胶质量稳定性比较低;另一方面,再生塑胶所需成本比较高,其价格高出原生塑胶价格。此外,从目前再生塑胶产业的整体情况来看,国内废旧塑胶回收企业仍以中小企业为主,行业集中度比较分散。由于废旧塑胶回收再利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对于技术的要求也比较高。而我国国内的再生塑胶产业仍以物理回收为主,无疑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整个产业的发展进程。
专家认为,在国家大力推动循环经济,推行传统工业改革,推进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尽管国内再生塑胶产业还存在种种问题亟待解决,再生塑胶行业的发展前景依然一片光明。国内塑胶行业企业应把握机遇,发展再生塑胶生产项目,推动行业绿色发展。
国内部分塑料模具开始替代进口产品
模具产业属于国民经济当中的基础行业,具体涉及机械、汽车、轻工、电子、化工、冶金、建材等各个行业,应用范围十分广泛。我国工业发展迅速,其中汽车制造、IT制造及医疗器械的发展,让整个模具行业迎来发展的机遇。
近几年来,国内企业持续改进模具工艺技术以及产品,因此,一些塑料模具或注塑件开始在国际上流通,成功跻身一些高端产业的供应链体系,更是替代了一些进口产品,摆脱了对其的依赖性。但不可否认的是,跻身于国际高端市场的只是少数部分。
随着我国模具行业的技术水平提高、产品层次逐步增多,如今一些国际主机行业供应链体系进一步向国内企业倾斜,这将使是一次机遇与挑战。据了解,到2015年,我国市场所需的模具自主配套率将到达85%以上,其中中高端模具的自主配套比率将明显提升。
有专家指出,我国模具行业今后除了要继续提高生产能力,更要着重于内部结构调整和技术发展的水平提高。主要是企业结构向专业化调整,产品结构向着中高端模具发展,向进出口结构的改进,中高1档汽车覆盖件模具成形分析及结构改进、多功能复合模具和复合加工及激光技术在模具设计制造上的应用、高速切削、超精加工及抛光技术、信息化方向发展。
机械制造业可以成为我国的经济支柱
模具生产的工艺水平及科技含量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与产品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质量、效益、新产品的开发能力,决定着一个国家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我国模具工业的技术水平近年来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大型、精密、复杂、高效和长寿命模具上了一个新台阶。大型复杂冲模以汽车覆盖件模具为代表,已能生产部分新型轿车的覆盖件模具。体现高水平制造技术的多工位级进模的覆盖面,已从电机、电器铁芯片模具,扩展到接插件电子枪零件空调器散热片等家电零件模具。在大型塑料模具方面,已能生产四十八英寸电视的塑壳模具,以及汽车保险杠整体仪表板等模具。在精密塑料模具方面,已能生产照相机塑料模具、多型腔小模数齿轮模具及塑封模具等。在大型精密复杂压铸模方面,国内已能生产自动扶梯整体踏板压铸模及汽车后桥齿轮箱压铸模。
但是我国模具工业无论是在数量还是质量上,与工业发达国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满足不了工业发展的需要,我国大部分模具是企业自产自用,真正作为商品流通的模具仅占三分之一。所产模具基本上以中低档为主,一些大型、精密、复杂和长寿命的高1档模具,在技术上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比,生产能力也远远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据海关统计,近几年进出口相抵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1大的模具进口国。国内外模具的质量水平不可同日而语,开发能力和经济效益仍有差距。发达国家一个模具职工平均创造产值十五到二十美元,我国只有四万到五万元人民币。国外企业大都有一定利润,而我国模具企业大多是微利甚至亏损。
模具是工业生产的基础工艺装备,在电子汽车电机电器家电和通讯等产品中,因此模具被称之为百业之母,用模具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往往是模具自身价值的几十倍上百倍。 模具市场需求巨大前景广阔,汽车摩托车行业的模具需求将占国内模具市场的一半左右。
模具行业存在缺乏原创和自主技术的先天缺陷
模具作为一种特殊的机械产品,模具行业作为一种特殊的机械行业,不能像其它机械行业&机械产品那样,所研发制造的机械产品生产出来零部件或机械产品本省仅靠设计人员的理论设计就能基本保证最终所要达到的所需的功能和使用要求,也就是说,对于其它的大多数机械产品,如果加工过程能够完完全全全或尽可能到达设计的精度和要求,最终的产品和当初的设计目的是不会有太大的偏差,即完善的设计在加工条件的保证下就可以生产出完美的产品,同时,这类产品的设计理论依据经过几十年甚至在一些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上百年的不断研究与实际生产的互不发展下已经变得很成熟,很完善,很实用了,比如各种机床设备,动力设备等。
模具产品则不一样,由于无论是注塑、压铸类的高温流动成型还是常温下冲压类的塑性成型,尽管长的也有几十年研究与应用历史,由于基础理论和数学模型很不完善,不准确,也有还是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在我们国内,大多数还是要靠现场调试经验来支持,来尽可能使模具产品做到完善,生产出来的达到用户用户要求,
所以在设计阶段,大多数目前只能做的工作,在整个模具制造过程和质量体系环节保证种,只能充当“粗加工环节”!!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模具的好坏最终要靠靠钳工手艺,不同厂家模具产品最终的颠峰对决,可能就是模具钳工的一种技艺比武吧,而在这行里设计人员和前期的各序加工人员只能是给颠峰对决做配角。
我不知道,我这没讲,广大的同行们是否认同,但是这的确是事实,再完美的模具设计,再好的图纸,再贵的设备,目前来说最终都要模具钳工来讲前面几者的劳动与智慧体现出来,没有他们,我们的设计恐怕都是一堆废铁!!!
另外,目前来说,我们再模具结构特别是比较复杂的机械结构(比如汽车模具中的各种斜楔连动机构)研究的力度好像还不够深入,也没有一些再国际上能领1先的技术甚至是专利,先进、复杂的一些结构主要还是要参照国外的先例来进行设计,自主研发水平相对薄弱,反倒是钳工再装配、调试这些机构的水平可能比国外还要好些。
如前所述,塑性成型理论和数学模形不完善,造成冲压工艺分析和制定在设计阶段不完善,需要钳工后期大量调试,这种问题一时半会可能尚无立杆见影解决方式,对于设计人员尚有可适当推脱责任的理由,但模具机械结构这块的水平不好,对于种“硬伤”,我们好像就有点难辞其疚了,当然,我觉的这也是有多方面原因造成。
首先,比较高端的模具机械结构通常只会应用在比较复杂的零件和工序上,比如轿车的侧围外板、翼字板、发动机罩的压合等零件上,国内汽车厂商由于多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