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裹蒸粽里也蕴涵着一则缠绵悱恻动人心弦的爱情传说故事——相传古时候,端州有一对青年男女,女的叫阿青,男的叫阿果,情深意笃。但阿青父母认为阿果只是一介书生,无财无势,不允许女儿和他相爱。为此,阿果立志发奋图强。这一年大考又到,他打点行李赶赴京城。清晨,阿青赶到,送上连夜用冬叶包裹的糯米绿豆饭团,叮嘱他一路珍重,勿忘双方情意。阿果高中状元,皇帝欲招为驸马,阿果不从。皇帝怒而囚之。阿果每日抚饭团而泣,公主奇之,阿果曰:糟糠尚不弃何况饭团乎?公主大受感动,遂放阿果归乡。阿果和阿青终成仙眷。后人发现用冬叶包着糯米、绿豆、猪肉等材料做成的饭团味道甘香可口,遂纷纷仿效,及至后来,更成了端州年关时家家必备之物。裹蒸者,“果青”也。本公司一直以诚待客、协商会友为宗旨,热诚欢迎国内外友人广泛合作,共同发展,皇中皇热 情欢迎您的光临。
据说,裹蒸粽起源于肇庆,正宗的裹蒸粽体形无比巨大(当然是比起我们平时能买到的那些)。后来流传到广州,广州人把它推陈出新,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了好多新品种:瑶柱粽、菠箩粽、豆沙粽。即使多种多样化的品种名列在市场,让人值得信赖的还是肇庆皇中皇裹蒸粽有限公司。2011年被授予肇庆裹蒸粽万粽之王之称! 皇中皇裹蒸在包粽的前一日,会先把猪肉洗净去皮,分别切成小方块,调入适量盐、糖、五香粉、味素拌匀。绿豆洗净,浸过夜,然后用手搓擦出豆皮,再用清水掏去,豆肉沥干水分,用少许生油、盐捞匀。糯米洗净,沥去水分,加入适量生抽、盐、糖、味素和五香粉拌匀。采用新鲜,最安全的材料。
“除夕浓烟笼紫陌,家家尘甑裹蒸香”,这两句古诗,道出了肇庆人吃裹蒸粽至今不变的乡俗。不过到今天,肇庆人手工家庭小作坊制作裹蒸粽的观念要变一变了,小作坊普遍存在的生产卫生条件差,生产设施简陋,工艺落后等问题制约着肇庆裹蒸粽行业的健康发展。
为保鲜添加硼砂
据记载,早在汉代,西江两岸城乡居民早已有春节包裹蒸粽的习俗,加上制作裹蒸粽的冬叶是肇庆地区特有的一种农作物,用它制作的粽子与用莲叶及其他材料制作的粽相比别有一番风味,这也就成了肇庆的特产,享誉珠三角。
肇庆市质监局局长李康廷告诉记者,鼎盛的时候,肇庆裹蒸粽小作坊和农户近100家,而规模化的企业只有三四家。小作坊卫生、质量、安全意识较差,有些人销售过期变质的产品,甚至有些人为了保持裹蒸粽新鲜添加带香味的硼砂,这些都严重危害了肇庆裹蒸粽的声誉。
肇庆裹蒸粽
抽查合格率为85.2%
据最近调查统计,肇庆从事裹蒸粽的人员有200多人,裹蒸粽企业约有60家,年产值约5000万元。其中证照齐全的裹蒸粽生产企业有16家,证照不全或无证无照或超范围生产经营的企业有46家,查处生产不合格裹蒸粽6宗,取缔了13家无证照企业。今年3月份抽查裹蒸粽48批次,合格率71.43%,整治后,9月初抽查裹蒸粽55批次,合格率为85.2%,抽查合格率比整治前上升了13个百分点。
制定裹蒸粽地方标准
李康廷表示,目前在市场上经常可以看到有假冒的肇庆裹蒸粽叫卖,并且整个肇庆裹蒸粽的质量也是参差不齐,“不能让小部分的质量较差的产品坏了肇庆裹蒸粽的声誉”,正制定肇庆裹蒸粽的地方标准。“现在已经送省质监局专家组研究,估计不久就会有我们自己的标准了。”
他提醒说,消费者购买裹蒸粽时,首先看包装,质量好的裹蒸粽包装的冬叶颜色鲜艳,如果时间长变质的产品则会发黄;其次闻,有酸味的就变质了,清香味的粽子质量好;第三就是要购买正规大品牌厂家的产品,看清生产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