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怎样统治中国人的餐桌?(十二)-烨烁五金
话说回来,比起只适应粒食的匕、勺,箸在进食用具中功能最全。在人们手指的巧妙配合下,箸可作用于除汤、粥、羹之外的所有熟食品,对块食、粒食也非常顺手。因此,在宋代以后,箸逐渐取代了匕、勺,独占了中国人的餐桌。
这在《水浒传》里就看得出来,这本书虽然说的是北宋的事情,但作者施耐庵实际生活在元末明初,在他的笔下,吴用去说服阮氏三雄劫取生辰纲时,四个人吃饭就是“铺下四双箸,放了四盘菜蔬,打一桶酒放在桌子上”,饭桌之上已经不见了勺子的位置,与今天并无什么区别了。
筷子怎样统治中国人的餐桌?(十一)-烨烁五金
唐人薛令之所作的《自悼诗》里也“饭涩勺难绾,羹稀箸易宽”的句子,说明一个人吃饭也是以勺食饭、以箸食羹菜。明代人田汝成也在《西湖游览志余》一书中说,宋高宗赵构每到进膳时,都要特意额外多预备一副勺箸(类似现在的“公筷”),用箸取肴馔,用勺取饭食,避免将食物弄脏了,因为多余的膳品还要赏赐给宫人食用。
筷子怎样统治中国人的餐桌?(六)-烨烁五金
竹或木易于朽烂,不利保持,但迟至汉代终于发现了竹筷的实物。在著名的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一号墓)里,在漆案内盛放的漆盘上出土一双竹箸,长17厘米。汉代画像石和画像砖上也有刻画箸的。出现在山东嘉祥武梁祠《孝子图》的《邢渠哺父图》,就是描写其跪身执双箸哺父场面,用箸夹着食物送到其父的口中。直到明代,总结上千年的实践经验,方形的著出现了,上方下圆,很方便放置与进餐,从此定型,至今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