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火花成形加工的发展战略:电火花成形加工是几十年形成的一个加工体系,本身也在不断地发展,针对铣削加工技术的发展,最近出现了“电火花铣削加工”技术与之相抗衡。总体来说,“电火花铣削加工”是以提高电火花成形加工效率为目标,采用成形(石墨电极),以水作为工作液的电火花成形加工,与以油作为工作液相比,其加工效率提高2~3倍,国外称之为“电火花铣削加工”,这代表了它的发展方向。但与高速铣削加工相比其整体加工效率还有较大差距。采用高速旋转的主轴,带动棒状(管状)电极旋转,配合工作台及主轴的数控轨迹运动及伺服进给,其加工成形方式类似于机械铣削加工。这种“电火花铣削加工”可以在电极库中存放不同直径的标准管电极,而在数控进给中成形,这大大简化了电极的设计、制造、管理等。这是一种新的发展策略,但同样存在加工效率低的问题。预计“电火花铣削加工”将有新的进展,与高速铣削加工会进行激烈的竞争。
精密超精密加工技术是现代高技术战争的重要技术支撑
超精密加工技术对国防武1器装备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掌握超精密加工技术并具备相应的生产能力是国防工业涉入现代国防科技和武1器装备尖端技术领域的必要手段,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就将其列为21项美国国防关键技术之一。
超精密加工技术的发展对飞机、导1弹等惯性器件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美国1962年就研制成功了激光陀螺,但因未突破硬脆材料的陀螺腔体和反射镜的超精密加工技术,使激光陀螺在飞机上的应用整整延迟了20年,超精密车削、磨削、研磨以及离子束抛光等工艺的相继突破才使激光陀螺投入了批生产,并将陀螺性能指标提高了2个数量级。半球谐振陀螺仪中半球谐振子采用超精密振动切削工艺达到了精度和性能指标。激光加工和离子刻蚀等超精密加工技术是制造硅微型惯性传感器的重要工艺,这将对飞机和导1弹惯性系统的小型化起重要作用。采用超精密铣削工艺及超精密研抛工艺提高了惯性传感器中挠性件的精度和尺寸稳定性。此外,飞控系统中的液压零件采用超精密磨削及研磨抛光、超精密清洗工艺,对提高飞机的可靠性、可维修性和寿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孔加工技术
1.1 底孔高1效加工技术
对于伺服阀壳体、阀套、底座等零件配合安装及部分油路孔,为满足底孔较高直线度、同轴度要求以及提高孔加工效率,在具有高压冷却能力的机床(加工中心、数控车、专用深孔机床等)上采用高压内冷钻(主要有U钻,加工孔径在13.5mm以上/长径比8以下;带内冷孔的整体硬质合金涂层钻头、最1大长径比12枪钻,加工孔径一般1.5~20mm等)加工,孔直线度可达0.02mm以内,也可用于挡板零件深小孔加工。技术要点包括工艺余量设计、加工参数、刀具刃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