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首山山脉,属宁镇山脉西段三个中的南分支,属沿江低山丘陵的一部分,山体多为三迭系黄马青组砂岩。牛首山地区共有高等植物618种(含种下等级),隶属136科399属,其中蕨类植物10科12属15种,裸子植物6科14属18种,被子植物120科373属585种,双子叶植物101科309属499种,单子叶植物19科64属86种。按植物性状统计,木本维管束植物有238种,草本植物有300种,藤本植物有80种。牛首山地区蕨类植物有10科12属15种。在种的分布上,以北温带分布、泛热带分布为主,说明牛首山地区蕨类植物具有热带向亚热带、温带过渡的性质。牛首山地区种子植物区系科的组成:牛首山地区共有种子植物126科,其中裸子植物6科,被子植物120科。含20个以上属的大科有3个。具首位的为菊科,有30属40种;其次为禾本科,有29属37种,豆科有26属39种。
山川大美融于烟岚,文化大美集于天阙,圣城大美汇于舍利——正是由于释迦牟尼佛顶骨舍利供奉到佛顶宫地宫,所以几乎到这里游玩的每一位客人,都要到深藏于地下的地宫观看这个圣物
经过严格的安检,乘坐电梯前往舍利圣殿。舍利大殿又称佛殿层,距离地面33米,在空间上涵括了地宫第1、2、3层,内外又可分为千佛殿与万佛廊,向人们集中呈现了一个神秘、殊胜的佛国世界。
千佛殿依照金刚界曼荼罗第四供养会设计而成,整座大殿共有佛、菩萨1343尊,再现了佛与菩萨相互供养的神圣场景。其中,大殿正中为象征大日如来的舍利大塔,大塔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为四方佛(东方阿閦佛、南方宝生佛、西方阿弥陀佛、北方不空成就佛),大殿墙壁上为慧门十六尊、八内外供养等菩萨。
佛顶宫作为佛顶圣境区的核心之一,佛顶宫坐落于牛首山西峰之处,佛顶宫建基于历史遗留矿坑之上,总建筑面积约13.6万平方米,与佛顶塔共同构成牛首西峰新景象,与牛首东峰遥相呼应,再现牛首“双峰双阙”并峙的宏伟盛景。整个佛顶宫以佛祖顶骨舍利供奉为主题,外部分为大穹顶和小穹顶两个部分,寓意外的供养和内的供养。大穹顶形如佛祖袈裟覆盖在小穹顶之上,象征着佛祖的无量加持;小穹顶下部为莲花宝座造型,上部为摩尼宝珠造型,上下结合形成“莲花托珍宝”的神圣意象。佛顶宫内部由地上部分的禅境大观和地下部分的地宫构成,其中地宫分为舍利大殿和舍利藏宫两个空间。整个佛顶宫不仅是珍藏佛祖顶骨舍利、接受信众瞻礼参拜的主要场所,还是将舍利文化、世界佛禅文化以各种艺术手法集中呈现的文化展陈场所,其中汇集了全国宗教界、艺术界、建筑界的专家团队,旨在实现“世界佛教文化新遗产,当代建筑艺术新景观”的宏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