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展示佛祖涅槃这个庄严神圣的场景,也为了表示对佛祖的追念和景仰,后世创作了很多卧佛形象。现在您看到的这尊卧佛,就是根据敦煌莫高窟158号窟中的卧佛塑像及其比例创作的,面容无比庄严慈祥。卧佛三百六十度旋转,这象征着佛祖的目光会关照到所有人,也就是佛祖的精神会和每个人同在。
卧佛外圈就是如莲剧场,这是一个用现代化手段展示传统佛教场景的新设计,每天有剧场表演。
郑和文化园郑和墓位于牛首山南麓,南唐二陵西侧,为明代航海家三宝太监郑和之墓。郑和文化园《上江两县志》载该墓系“永乐中赐葬山麓”,东、北、西三面有祖堂、牛首、翠屏、岱山、吴山环抱。墓前可眺长江滚滚东流水。1985年为纪念郑和首航西洋580周年,由江宁县文教局重建。在郑和墓旁,还加筑了陈列室一座,展览陈列有关文物。
宏觉寺原名佛窟寺,司空徐度建于梁宏觉寺(2张) 天监二年(503),位于牛首山南,后更名普觉寺。后梁武帝萧衍又在佛窟寺下建仙窟寺。因此,牛首山又称为“仙窟山”。唐法融和尚在此讲经说法,创立了“牛头禅”,名声大振。[7] 南唐时,又在普觉寺基础上扩建毗卢殿,辟支佛塔、天王殿、白云梯等,规模宏伟,香火盛极一时。明洪武初年,寺院大规模整修,复称佛窟寺,后更名为宏觉寺。并在崖壁上雕凿佛像、文字,形成摩崖石刻,然历经兵燹和几百年的侵蚀风化,如今寺庙仅存遗址,摩崖石刻字迹已模糊难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