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山水画走向现代的历史旅途上,李可染标志了传统山水画的一个转折:由写心阶段回归写实阶段。他的山水画有“先声夺人”的效果,初看感到新鲜、惊奇和喜悦,细看又呈现出其强韧的内力。李可染熟知画史,他钟爱范宽、李唐,但他的画并不似他们的浑雄;他欣赏王蒙、石涛和龚贤的苍厚,但他自己追求的浑厚华滋,又另是一番风貌。黄宾虹那“如行夜山,昏黑中见层层深厚”的境界给他的影响是明显的。他随齐白石十年,但白石老人风格上的稚拙、刚毅而朴茂的特色主要在他的笔墨风情上略见形迹,于总体风格上几乎是彼此不相及的。
众所周知,在书画界齐白石、徐悲鸿、李可染,张大千,这四位国画大师是中国近现代家喻户晓的国画泰斗,作品都曾创下过亿元级的拍卖神话,成为艺术爱好者心中至高无上的梦想!《万山红遍》、《嘉耦图》、《松柏高立图》、《六骏图》更是堪称为当代中国水墨四绝。
李可染先生曾有言“我不依靠什么天才,我是困而知之,我是一个苦学派。”可染先生的艺术可谓“苦”字当头,苦练基本功是创作的绝对基础。曾有一印曰“废画三千”,以示对于自己艺术作品之严苛。
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初期,是李可染山水画创作的高峰时期,他的艺术创作逐渐形成完整的体系。1956年,他远赴苏、浙、徽、湘、川各省,连续写生七八个月。1957年,他与关良同访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在德累斯顿、易北河等地大量写生,以传统笔墨写异域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1959年赴桂林写生,创作了一批表现漓江山水的重要作品。李可染的对景写生、对景创作的实践是和他对传统绘画理论的深入思考和研究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创作于1964年的另一幅表现毛泽东诗意的著名作品《万山红遍》,在中国嘉德2015年秋季拍卖会中,以1.84亿元的成交价创下了李可染今年作品拍卖价格之最。
中国画后代高出上古者在乾嘉间,向后无多。同光间仅有赵撝叔,再后只有吴缶庐。缶庐之后约二十年,画手如鳞,继缶庐者有李可染。今见可染画多,因多事饶舌,记数言,后五百年必有定论。
——齐白石
远未至五百载,数十年后,中国美术便在它的历史坐标中,给李可染的艺术作了清楚的定位。
他对于传统的继承,对于西画的萃取,对于写生与创作关系的梳理,对于笔墨的深刻理解和升华,对于光影的成功实践,对于意匠的精辟阐释,对于美术教育的无私贡献……他倾心他爱的祖国河山,他倾力他爱的笔墨丹青。
正如郎绍君先生说“李可染犹如一座郁郁葱葱的山峰,这山峰和绵延在民族心理大地上的崇山峻岭一脉相通,却又屹立在现代生活的界面上。”
![](http://queue3.img.makepolo.com/tmp/product_4_9c6fe61ee579a1024435a0c516e0973a.png)
![](http://queue3.img.makepolo.com/tmp/product_4_162281b9a4cd14ef6a69880eaef18777.png)
![](http://queue3.img.makepolo.com/tmp/product_4_143bd232f818f5140007106e56c44b86.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