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大美融于烟岚,文化大美集于天阙,圣城大美汇于舍利——正是由于释迦牟尼佛顶骨舍利供奉到佛顶宫地宫,所以几乎到这里游玩的每一位客人,都要到深藏于地下的地宫观看这个圣物
经过严格的安检,乘坐电梯前往舍利圣殿。舍利大殿又称佛殿层,距离地面33米,在空间上涵括了地宫第1、2、3层,内外又可分为千佛殿与万佛廊,向人们集中呈现了一个神秘、殊胜的佛国世界。
千佛殿依照金刚界曼荼罗第四供养会设计而成,整座大殿共有佛、菩萨1343尊,再现了佛与菩萨相互供养的神圣场景。其中,大殿正中为象征大日如来的舍利大塔,大塔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为四方佛(东方阿閦佛、南方宝生佛、西方阿弥陀佛、北方不空成就佛),大殿墙壁上为慧门十六尊、八内外供养等菩萨。
弘觉寺塔塔基位于岩石之上,十分坚固,数百年来,塔的主体未见倾斜,但上部外壁砖已有部分风化、脱落,除木结构彼毁外,砖石主体结构保存较好。弘觉寺塔是一座十分典型的江南楼阁式砖木塔。这种外八角。内四方、隔层错角的空筒式结构,在江苏古培中较为流行,最早见千宋代建造的苏州罗汉院双塔,八角七层;扬州文峰塔,建于明万历十年(1582年),也是八角七层;重建于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的金坛县龙山宝塔以及历史记载中的明代南京大报恩寺塔,都是这种结构。它克服了早期空筒式结构的弱点,外壁开门,隔层错开,避免了从上到下在门(或窗)外的纵向开裂和破坏。
佛国世界,美丽云霞。
云雾山峦,飞鸟掠天。风铃叮当,带我悟道。
弘觉寺塔,塔高45米,七级八面,是南京地区现存最古老的一座仿木结构的砖塔。宏觉寺是牛头宗的发源地,初建于南朝梁武帝天监二年(503年),原名佛窟寺,又称弘觉寺,清代为避乾隆帝弘历名讳,改称宏觉寺。
继续登塔,来到北边,远处的南京城区霞光微露,如见凡尘。牛首山上,林木叠翠,佛顶宫璀璨华贵,寓意袈裟的网架建筑和如宝珠般的佛顶宫,相得益彰,熠熠生辉。
山下不远处,一列高速火车飞驰而过,如一玉带,妆点在茫茫的山林间。
佛顶塔第八层安置有一口全铜铸的佛顶金刚钟,钟上刻有隆相法师书写的《金刚经》全文。在此期间,游客可以免费敲钟,钟声洪亮,低沉回转。
雨后的山林,清新苍翠,游人行走在山中的道路上。
牛首圣物:佛祖顶骨舍利镇守,圣山圣地盛世重光
在佛顶塔观看了牛首山的全景概貌后,最重要的就是参观佛顶宫和供奉在里面的佛顶舍利。
佛顶宫修建在60米深的矿坑之上,一共9层,地上3层、地下有6层,分为大小穹顶两个部分。设计颇具心思又非常具有创意,可以算得上最有创意的佛教新兴建筑群了吧。
设计新颖的大小穹顶,不仅处处体现了佛顶宫的供奉主题,也让这座建筑成为了一道惊艳的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