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聚甲醛塑料是继尼龙之后发展的又一优良树脂品种,可广泛用于在电子电气、汽车、建筑和精密仪器等行业用轴承、齿轮、拉杆及导轨、汽车车身、燃油系统配件等。但POM是极易分解的工程塑料之一,在有氧的情况下加热很容易分解,分解温度为240°C,分解时有刺激性和腐蚀性气体发生。因此在选择着色剂时,既要耐高温,又要防止有的着色剂会加速POM分解,要配成色母批混使用,减少POM的挤出次数,从而减少其分解。目前在色母粒造粒机制备POM色母粒的时候,通常是采用LLDPE、HDPE和PP等为基体,但这些基体与POM不能很好的相容,会导致注塑程序的制品有分层现象,若选择POM为基体,由于添加了大量的着色剂,如果采用普通的单螺杆或者双螺杆挤出机,又很难避免基体的分解。
聚甲醛是热塑性结晶聚合物,被誉为“超钢”或者“赛钢”,。英文缩写为Ρ0Μ。色母粒造粒机具有较高的强度的弹性模量,摩擦系数小,耐磨性能好,还具有高度抗蠕变和应力松弛的能力。而且它尺寸稳定性好,吸水率很小,所以吸水率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可以不予考虑。聚甲醛也具有较好的介电性能,在很宽的频率和温度范围内,它的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角正切值变化很小。
受益于下游塑料制品行业规模较大和平稳发展,以及我国产业升级与政策支持等有利因素,近几年来我国色母粒市场需求保持持续增长,具体情况如下:
1、我国下游塑料制品行业平稳发展,带动色母粒市场需求持续提高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较快发展,塑料工业处于平稳发展时期,塑料制品产量持续增加,质量和层次不断提高,新品种也不断涌现。塑料制品在满足日用消费品市场需要的同时,不断在下游家电、汽车、建材、包装、农业、电子信息、能源、航天航空、海洋等领域得到应用。《中国塑料加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导意见》提出发展目标,其中包括2016-2020 年规模以上塑料制品企业产量年均增长率达到4%;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6%;利润总额年均增长8%;出口量年均增长3%,出口额年均增长6%。上述发展目标为色母粒等高分子复合着色材料在“十三五”期间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空间。据相关数据,“十二五”塑料制品产量由2011 年的5,474.31 万吨增加到2015 年的7,560.82 万吨,2011-2015 年同比增长分别为22.35%、8.99%、8.02%、7.44%、0.95%,年均增长为8.41%,比“十一五”20.10%的年均增长下降了11.69%。“十二五”塑料制品产量增速逐年下降,特别是2015 年降幅较大,进入中速增长的新阶段。
随着我国塑料工业的稳定发展,色母粒等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研发和生产已成为塑料加工业最活跃的领域之一,尤其是在包装材料、塑料薄膜、工程塑料、日用塑料、建筑材料、汽车、电子、家电、电缆等行业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色母粒在塑料制品中的添加比例在2%以上,据此测算2016 年色母粒需求量在157.27万吨以上。
2、下游主要终端应用领域发展情况
(1)家电行业
目前,中国已成为家用电器生产和消费大国,是全球家电的制造中心。在家电产品选用的原材料中,塑料凭借其质量轻、强度高、电绝缘性能优异、化学稳定性能优良等特性,已成为家电行业仅次于钢材的第二大类原材料,也是家电行业中应用量增长速度最快的原材料。用于家电产品制造的塑料大部分是热塑性塑料,家用电器中所使用的塑料几乎全都需要经过改性。
3. 耐氧化性
某些有机颜料在氧化后发生大分子的降解或发生其他变化而逐渐褪色,此过程一是加工中的高温氧化。
二是遇强氧化剂(如铬黄中的铬酸根)发生的氧化。色淀、偶氮颜料与铬黄混合使用后,红色会逐渐减退。
4. 耐酸碱性
着色塑料制品的褪色和着色剂的耐化学品性(耐酸碱性、耐氧化还原性)有关。
如钼铬红耐稀酸,但对碱敏感,镉黄不耐酸,这二种颜料和酚醛树脂对某些着色剂起强还原作用,严重影响着色剂的耐热性、耐候性并发生褪色。
针对塑料着色制品的褪色,应根据塑料制品的加工条件和使用要求,对所需颜料、染料、表面活性剂、分散剂、载体树脂和防老化助剂的上述性能进行综合评定后才可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