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金针菇工厂化生产增效益促就业:
日前,辽宁天赢蔬菜有限公司金针菇工厂化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工人们在机器旁熟练地操作着。据了解,该公司天赢牌金针菇通过了有机产品认证,并获得了6个实用新型专利证书,该项目生产技术和设备水平,生产的整个过程实现了生产操作机械化、生产工艺标准化、生产环境控制自动化,改变了传统的棚栽农业生产方式,实现了农产品生产的现代化,辐射带动了周边群众实现就业。
日前,位于江苏南京市溧水区白马镇的南京金万辰生物科技产业园项目已完成一期工程建设,并开始生产金针菇,每日产量预计可达60吨,年产量约2.3万吨。据介绍,公司引进全套国际先进现代化食用菌生产设备和技术,将按照工业产品的标准全年生产金针菇,未来还将引进设备按照有机标准种植生产海鲜菇、双孢蘑菇等食用菌鲜品。
据了解,南京金万辰生物科技产业园项目是2016年南京市重大项目,总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约510亩,总投资约16亿元,规划总建筑面积约为34万平方米,分三个阶段建设。其中,一阶段分三期建设,一、二期建设金针菇厂房及附属配套设施,三期建设海鲜菇厂房。
金万辰项目的建成,填补了白马镇金针菇工厂化自动化生产的空白,将有效推动当地食用菌产业发展,带动区域特色产业经济进步。
金针菇再生高产栽培技术:
金针菇具有很强的再生枝特性,当小菇受干枯萎时,在其菌柄上会形成许多新生的子实体原基,对这些原基适当管理,都可以发育成优质菇体,这种方法具有出菇密而齐、柄细、不易开伞、外观好、菇质优、产量高等特点,是值得推广的一种较理想的栽培管理方法。其高产栽培管理技术如下:
一、入室催菇。菌筒长满袋后移入栽培室,保持12℃至15℃进行催菇。当料面的子实体长高2~3厘米(呈须根状,只长柄,未长盖)时,打开袋口,尽量下卷贴近料面,并把子实体下压,使之倒伏,紧贴并均匀铺满料面。若有少量子实体已长菌盖,可剪去菌盖。
二、加强通风。开袋后要加强通气,第二天压倒的菌柄便开始干枯变褐,一般在开袋后4天左右(气温低于12℃时,则要5~6天),则会从干枯的菌柄上长出大量的小白点(子实体原基)。当菌柄长高2~3厘米时,高度平整,菌盖大小一致。在再生法栽培中,由于长出的子实体多,因此要注意搞好通风换气。可在每次盖湿布前通风0.5~1小时,夜间要打开窗户通风换气1小时,气温超过15℃时,可在夜间盖好湿布后通风4~5小时。经这样管理菇质好,产量高。
三、拉直袋口。当菌柄直径2~3毫米时,要拉直塑料袋口。如果相对湿度大,或有的菌柄较粗不易干枯,压倒后不会再分生出小菌蕾,第二天仍从菌柄上长出菌盖,在这种情况下,菇也会比原来长得多而密,菌柄的高度也较整齐一致。
四、调节湿度。当菌柄长至10厘米左右时,若空气相对湿度低于85%时,则要在袋口上盖湿布或在盖纸上勤喷水;当菌柄长达15厘米、菌盖直径不超过13毫米,达到商品规格时,要及时采收。采收后要耙去料面的老菌皮和残留菌柄,让料面干燥1~2天,再将袋口加套环和棉塞,培养8~15天,又有第二批菇发生。如果培养料较干,要提前在袋口上盖湿布,一般袋口拉直后就盖湿布。第三批菇与一批管理相同。
江苏:“金针菇制品质量安全控制关键技术研究”科研项目通过验收:
本网讯(记者 张晶)近日,江苏徐州市质检中心承担的科研项目“金针菇制品质量安全控制关键技术研究”通过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各项目指标超额完成合同规定,项目成果达到国内水平:一是针对金针菇生产过程中无机砷富集风险,创新性地建立了金针菇中无机砷“二步法”快速检测方法,填补国内研究空白,并与国标规定的分析方法进行了比较,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具有推广应用于其他食品快检的空间。二是研究出护色、防腐、杀菌、保脆技术新工艺配方,形成一整套金针菇制品食品安全技术指标,为金针菇制品的生产者和相关的执法监督检验机构提供了统一的技术依据,并在金针菇企业中得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