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针菇工厂化栽培品种:
人工栽培的金针菇类型,按出菇的快慢、迟早分为早生型和晚生型;按发生的温度可分为低温型和偏高温型;按子实体发生的多少,可以分为细密型(多柄)和粗稀型(少柄)。
(1)三明1号菌株
栽培普遍。该菌具有以下优良性状:菌丝生长快,7天可满管,25~30天菌丝可长满瓶或袋。出菇快,30多天即可出菇;栽培周期短,70~80天便可完成整个栽培周期。产量高,生物效率可达70%~100%。质量好,菌柄粗细均匀,色泽淡,人体所需的8种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44.5%,高于一般菇类。适温宽,3~21℃下均可出菇。抗逆性强,病菇与畸形菇少。
(2)浓色品系007、008幼菇菌盖淡黄至黄褐色,菌柄上部色淡,为白色至浅黄色,下部色深,为金黄至暗褐色,密被褐色短绒毛。抗逆性强,接种后菌丝吃料快,出菇早,产量较高。菇蕾生长期间只需微弱散射光(5~10勒克司),菇体颜色随光照增强而加深。浓色品系金针菇菌盖软滑,菌柄脆嫩,香味浓郁,适于生产鲜菇内销。
(3)白色品系F21
浙江省江山市微生物研究所菌株。出菇整齐,每丛200株左右,柄长15~23厘米,菌盖内卷,不易开伞。白色品系对光线不敏感,即使栽培环境有较强的散射光,子实体仍是通体洁白,有光泽,适合制罐或盐渍加工出口。
白色品系金针菇工厂化菌丝生长较慢,抗逆性差,抗杂能力弱。瓶、袋栽培时,菌丝不易长透培养料。出菇期间对二氧化碳耐受力弱。在通气不良的环境中,菇蕾发生虽多,但成菇数量少,且菇柄易扭曲、畸形或腐心。这种现象在后期尤其严重,故生产中常只收前两茬菇,所以产量较低。白色品系金针菇菇体洁白,适合于加工成出口商品。因其味淡,内销有时不及浓色品系金针菇受欢迎。
(4)FU088
河北省微生物研究所引进选育,菇体纯白色,不易开伞,菌丝生长温度3~30℃,最适温度22~24℃,子实体形成温度3~18℃,最适温度12℃左右,生物学效率60%~80%。
绍兴菌菇大量上市 价格平均上涨15%
近日,浙江绍兴市越城区和柯桥区部分农贸市场有大量的菌菇供应,除了常见的鲜香菇、金针菇、茶树菇、平菇外,还有秀珍菇、蟹味菇、白玉菇、花菇、松蘑菇、鸡腿菇等等,价格从4元/斤到50元/斤不等。
据了解,这段时间菌菇类的价格与一个月前相比,平均上涨15%左右,像茶树菇、秀珍菇、海鲜菇等现在的零售价都在10元/斤左右,平菇、金针菇、蟹味菇之前只需4元/斤左右,现在都涨到5元/斤左右了。同样,在越城区大龙农贸市场,白玉菇、金针菇等蘑菇的价格也是上涨的。
“实际上每年冬季菌菇都会有一波上涨行情,往年从11月下旬价格便开始上去了,今年入冬以来,气温偏高,价格上涨时间还有所延迟。”一名经销商表示,如有寒潮来临,气温下降,火锅店生意会越来越好,届时菌菇类价格还将进一步上涨。
金针菇出菇异常的原因及对策:
金针菇在出菇管理中稍有疏忽,很容易发生异常,影响产量和质量。
1.肥胖菇。菌盖肥大,菌柄粗短。原因:①菌种块上出菇;②搔菌过晚或现蕾后搔菌;③料面干燥,菇蕾稀少或只在沿袋壁四周出现少量菇蕾。防止办法:①适时搔菌,刺激料面同步现蕾;②在菇蕾出现后再撑开袋筒,防止料面干燥;③在沿袋壁四周见有菇蕾时,将其压死,防止肥胖菇发生。
2.针头菇。无菌盖,菇体似针头状。原因: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只长菌柄,不长菌盖。防止办法:加强通风,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
3.水菇。似水浸样,颜色发暗,呈半透明。原因:喷水过多,温度过高,蒸腾作用减弱,水分滞留菇体。防止办法:定期通风,减少喷水,保持空气相对湿度75%~80%为宜。
4.疲软菇。菇体软而不挺直。原因:温度偏高,且缺氧。防止办法:①预防高温;②做好驯养抑制,在低温、干燥、通风条件下,使幼菇生长整齐、坚实、无水迹。
5.扭曲菇。菇柄弯曲或扭曲,有时呈“麻花”状。原因:菇棚内光照方向多变。防止办法:设置顶光,遮盖四周光源,促使菇柄朝一个方向伸长。
6.侧生菇。在袋壁四周长出菇体。原因:装料松,尤其是较为松软的培养料,培养后期,在袋壁与培养料之间出现间隙,一旦生理成熟,往往形成侧生菇。防止办法:将料装紧压实,上下均匀,使料紧贴袋壁;对已形成的侧生菇压死,防止营养消耗。
7.早开伞。菌盖过早展开或脱落。原因:①培养料含水量不足;②袋简短,菌柄很快长出袋口,供氧过量,且温度又偏高。防止办法:注意补水;适当控制袋内二氧化碳浓度,加套薄膜袋;温度高时做好降温。
8.菌柄基部联结。原因:在提升袋口薄膜抑制菌盖生长时,因薄膜透气性小,袋筒内氧气不足,导致菌柄基部绒毛增多,柄与柄之间发生联结。防止办法:将袋口薄膜分次翻折,增加袋筒内含氧量;在幼菇长到1~2厘米时,把袋口翻折,使袋筒高出料面4~5厘米,待长到5~6厘米时,再全部拉直袋筒,增高二氧化碳浓度,让菌柄尽快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