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兑铁水、强化用氧、优化供电、烟气余热回收等措施的采用,极大地促进了电炉工序能耗的下降。由图5可以看出,2015年我国大中型钢铁企业电炉工序能耗为60.4千克/吨,相比2005年的203.2千克/吨大幅下降70.3%。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电炉冶炼钢种以优特钢为主,与国外以普钢为主明显不同,因此在电炉冶炼中加入30%~50%的铁水对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电炉钢水杂质元素质量分数是非常有益的。但是,大幅提高铁水比,甚至追求电炉生产转炉化,与充分发挥电炉节能减排优势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不应该鼓励和提倡。
“工人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偏低,导致年轻人选择其他谋生手段,不去学技术。”从业20多年的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货车分厂电焊工张敬华告诉半月谈记者,“现在我们国家高技能人才紧缺,且老龄化趋势严重,呈现断层现象。在东北老工业基地甚至存在老一辈高技能人才想要把诀窍传承下去,却找不到好徒弟的现象。”
受访专家表示,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重学历,轻技能;企业重管理,轻技能。一些企业只考虑眼前利益,对职工教育投资和技能培训力度不够,致使我国技术人才后备力量断层。
电炉的金属料消耗主要包括钢铁料和合金消耗。近10年来,我国大中型钢铁企业金属料消耗保持在1130千克/吨左右,但其消费结构变化明显。其中,电炉钢铁料消耗量整体呈现大幅下降趋势,2015年我国大中型钢铁企业钢铁料消耗量为974千克/吨,比2005年的1095千克/吨降低121千克/吨,下降11%;但是,合金消耗量却从2005年的32千克/吨上涨到156千克/吨,上升487.5%。这与电炉炼钢生产逐渐从合金消耗较低的普钢为主向合金消耗较高的品种钢为主的发展趋势相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