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效率。电炉的出钢至出钢时间是衡量电炉生产效率的典型指标之一。随着铁水兑入比例的提升,以及电炉装备大型化,尤其是大功率烧嘴、集束氧枪和炉壁多功能枪等装置的广泛应用,电炉冶炼周期从全废钢冶炼时接近2小时的水平,逐渐过渡到接近1小时的水平。国内先进企业在采用50%以下铁水兑入比例时的冶炼周期也能控制在1小时以内。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从图6可以看到,2015年大中型钢铁企业电炉的出钢至出钢平均时间为1.19小时/炉,相比2005年时的1.46小时/炉降低18.5%。
进入4月,钢材下游市场进入传统旺季,但钢价的回升幅度并不如期待中那样明显。而从过去一个季度看,钢材价格呈现波动下降。3月末,CSPI中国钢材价格指数108.67点,比2月末下降6.56点,比1月末下降4.98点,比去年12月末下降13.13点,可以说,今年一季度,钢材价格基本呈现了一路下跌的走势。但进入4月份钢材价格已有所回升,截止到4月第三周钢材价格指数回升到111.55点,比3月上涨2.88点。
因此,世界各国普遍比较重视发展以废钢为主原料的电炉短流程炼钢生产工艺。2015年世界电炉钢产量比例为25.1%;同期,美国电炉钢比例为62.7%,欧洲电炉钢比例为39.4%,韩国电炉钢比例为30.4%,日本电炉钢比例为22.9%,而我国电炉钢比例仅为6.1%。相比世界其他地区,我国发展电炉钢,尚须探索更加合适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