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文荣表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钢铁工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为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原材料,做出了重大贡献。目前,钢铁行业整体上处于过剩状态,但是短缺经济变成过剩经济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有过剩才有竞争,才会有新的调整和发展。但是,通过横向比较来分析目前的钢铁产能,我国过剩2亿吨,过剩比例在20%~25%;美国、日本、欧洲也过剩,其中日本有1.5亿吨产能,年产量在1亿吨左右,过剩20%左右。
1)全球经济持续复苏,出口会有所回暖,“一带一路”的政策将极大地带动钢铁行业“走出去”,未来前景可期;国内基础设施投资与房地产投资增幅虽然回落,但国内整体宏观经济运行良好,钢铁行业产销增长明显。
2)通过取缔地条钢和淘汰落后产能等措施,钢铁行业去产能取得显著成效;部分区域性政策和环保政策对行业产生较大影响,如京津冀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方案,即“2+26”城市采暖季对钢铁等行业实施错峰生产政策,对于国内的钢铁产能客观上起到了极大的抑制作用。市场供需得到有效调整,钢材价格虽有震荡,但将持续保持高位,钢铁行业盈利能力和水平也将保持高位。
1. 供应链金融的核心在于风险评估体系的重建。
传统的评估体系是基于固定资产(土地、房产等)的抵押,而供应链金融是将重心转向实际发生的贸易关系上,企业向金融机构的抵押物不是固定资产,而是应收账款、预付款和存货等流动资产。在资金需求量小的时候,核心企业可以通过撮合供应链内成员间的预付货款、延迟支付货款等形式实现链内资金流的优化配置。而当资金需求量较大时,则可以通过链外的融资机构如银行等,依托整个供应链稳定的贸易形式以及核心企业的信用优势为中小企业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