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需要还要在该图上注明以下技术条件:
① 验收铸件的通用或专用技术条件;
② 热处理形式和硬度要求;
③ 允许和不允许存在的铸造缺陷 (内部的和外部的);
④ 允许和不允许的焊补位置;
⑤ 浇口残留量;
⑥ 未注明的铸造斜度、圆角;
⑦ 其他特殊技术要求,如气密性或水压试验等。
铸件图的尺寸有两种标注法:一种是标注成品零件尺寸,而将公差、表面粗糙
度、加工余量单独标注;另一种是标注铸件尺寸和加工余量,零件的公差和粗糙度
不予标注。通常采用后一种方法。
确定内浇口数量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确定内浇口数量时,要兼顾浇注、补缩、制壳、脱蜡、切割以防止铸件变
形等方面的要求。
对于形状简单,热节比较集中的小铸件,通常只设一个内浇口就足够了;但
对于形状复杂且热节分散的铸件,特别是要求致密度高的铸件,宜设置两个或两
个以上的内浇口。然而,内浇口数量也不宜过多,多了会有损于铸件质量。例如
某些细长杆件,若在上下两端各开一内浇口与直浇口相连,如图2-10(L)之左
边所示。这样因两内浇口之间距较大,当直浇口最后凝固收缩时,势必导致铸件
被压弯而变形。实际上对这种铸件只要上端开一个内浇口就够了。
所谓同时凝固,就是从工艺上采取各种措施,使铸件各部分之间的温差尽量减
小,以达到各部分几乎同时凝固完毕。可见,这种凝固方式的特点是铸件各部分温
差较小,不易产生热裂,冷却后残留应力和变形也较小,而且不必设置冒口,可以
简化工艺,节约金属。
那么,如何视铸件情况选择凝固原则呢?当铸件有以下要求者,宜选用顺序
凝固:
① 铸件要求承受高温、高压、不允许渗漏;
② 铸件受力很大,要求保证质量可靠,使用安全;
③ 当铸件要求高且需进行机械加工的部分,如轮齿等。
当铸件壁厚差不大,且工作条件要求不高而又没有特殊的致密性要求时,可选
用同时凝固。